出世难兼入世宜,别山长忆住山时。
潮因风力声偏壮,月逐舟行影不移。
往事每逢前辈说,此心惟许大人知。
他年得侍巾瓶去,堂下宁辞为折枝。
出世难兼入世宜,别山长忆住山时。
潮因风力声偏壮,月逐舟行影不移。
往事每逢前辈说,此心惟许大人知。
他年得侍巾瓶去,堂下宁辞为折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出世与入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侍奉长辈的期待。
首联“出世难兼入世宜,别山长忆住山时”,诗人感叹出世不易,入世却也并非上策,内心深处总是怀念在山中居住的日子。这里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宁静山居生活的向往。
颔联“潮因风力声偏壮,月逐舟行影不移”,描绘了潮水因风力而显得更加壮阔,月亮随着船行而留下不动的影子。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平静,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万千,内心依然保持稳定。
颈联“往事每逢前辈说,此心惟许大人知”,诗人回忆起与前辈交谈往事的经历,表示自己的心事只愿被德高望重的人所理解。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长辈智慧的尊重。
尾联“他年得侍巾瓶去,堂下宁辞为折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侍奉长辈的愿望,即使需要亲自为长辈折取树枝,也在所不辞。这句诗体现了孝顺之心,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修养和孝顺传统的重视。
受性不分拿,处身常落魄。
难以事王侯,唯堪友猿鹤。
遂尔辞国都,终然住林壑。
渴则饮涧溪,饥则茹薇藿。
烟霞水石间,自得无穷乐。
所归在一死,天地为棺椁。
弃埋任从他,曾不加计度。
乌鸢与蝼蚁,于吾无厚薄。
清泰藕华池,深知可栖托。
念兹常在兹,但观西日落。
别日不易数,相逢多故情。
为吾留一宿,同子话三生。
月印秋灯白,霜添夜气清。
晨钟缘底事,还又动离声。
古今人共爱,不独是林逋。
树老枝方怪,花开叶已无。
月中香冷澹,雪后意清孤。
长忆山房外,临溪有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