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谈真面紫宸,鹅湖大义枉劳神。
由来佛性难名邈,争似君王默契亲。
说理谈真面紫宸,鹅湖大义枉劳神。
由来佛性难名邈,争似君王默契亲。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文礼所作的《颂古五十三首》中的第十九首。诗中以紫宸为象征,描绘了一种说理与寻求真理的场景。"说理谈真面紫宸"可能指的是在庄严的皇家宫殿中进行哲学或宗教辩论,试图揭示真理的本质。然而,诗人认为"鹅湖大义枉劳神",暗示了在学术争论(如著名的鹅湖之会)中,尽管人们努力追求佛教的深层义理,但这些努力可能是徒劳的,因为真正的佛性难以言喻。
接着,诗人提出"由来佛性难名邈",强调佛性的本质超越语言和概念的限制,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最后,诗人提出一个对比,"争似君王默契亲",意思是比起复杂的理论探讨,君王之间通过直觉和默契来理解彼此更为直接和亲近。这可能暗含着诗人对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的推崇,认为真正的领悟不在于言辞,而在内心的体验和共鸣。整首诗寓含了对真理探索的反思和对禅修实践的推崇。
人为天地最灵物,野卉无情犹若此。
石间薜荔水昌阳,卷柏生崖并葛藟。
是皆草中号长久,未见悬空解葩蕊。
柯叶不改耐岁寒,土著青松那可拟。
不须丹砂访葛洪,毋用仙方传李耳。
未知此种谁为传,乌有先生子虚子。
翰林文章伯,好古名一世。
家无金璧储,所宝书与器。
北堂冬日明,有朋联骑至。
新樽布几案,二鼎屹先置。
大鼎葛所铭,小鼎泽而粹。
坐恐至神物,光怪发非次。
群贤刻金石,墨本来四裔。
纷穰罢卷轴,指擿辨分隶。
其中石赞藏,家法非一二。
精庄与飘逸,两自有馀意。
兴来辄长歌,欢至遂沉醉。
颜饥足箪瓢,韩饮尚文字。
乃知内可乐,不必钟鼓贵。
温温江冯翊,兹理久所诣。
赋诗多雅言,嗜酒见淳气。
岁晏不在席,使我长叹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