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喜破窗明有月,不嫌坏壁暗无灯。
解衣就枕方成寐,渡涧穿林忽梦僧。
一榻寒云身卧水,半宵急雨竹敲冰。
鸡鸣未晓鞭驴去,回顾烟岚叠万层。
且喜破窗明有月,不嫌坏壁暗无灯。
解衣就枕方成寐,渡涧穿林忽梦僧。
一榻寒云身卧水,半宵急雨竹敲冰。
鸡鸣未晓鞭驴去,回顾烟岚叠万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山馆的独特体验与感受。首句“且喜破窗明有月”,诗人以欣喜之情,表达了对窗外月光透过破窗的意外之喜,暗示了在清冷环境中的一丝温暖与明亮。接着,“不嫌坏壁暗无灯”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面对简陋环境的豁达态度,即使没有灯火,也能够欣赏到自然之美。
“解衣就枕方成寐,渡涧穿林忽梦僧”两句,通过描述诗人准备休息时的场景,以及梦中遇见僧人的经历,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梦中的僧人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或是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一榻寒云身卧水,半宵急雨竹敲冰”这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将诗人所处环境的寒冷与静谧描绘得淋漓尽致。水面上漂浮着寒云,仿佛是诗人身体的一部分,而竹子在雨声中轻轻敲击冰面的声音,则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神秘感。
最后,“鸡鸣未晓鞭驴去,回顾烟岚叠万层”两句,以清晨鸡鸣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离开山馆的情景。他骑驴离去,回首望去,只见山岚层层叠叠,仿佛是大自然对他这次短暂旅行的留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超然。
功成不愿居,身退有馀勇。
心安里闾适,望益缙绅重。
朝为北阙辞,莫犯南河冻。
人知疏公达,王命显父送。
百壶山泉溢,千两春雷动。
旋闻二季贤,继以一章控。
诏书未云可,廷论已争竦。
兹行迫寒食,归及扫先垄。
万人拥道看,一子腰金从。
尔曹勿惊嗟,令德劝勤种。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