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李钧寿花堂》,主要描绘了石上菖蒲的神奇与象征意义。诗人首先赞美菖蒲的十二节茎干,暗示其长寿和灵性,称其能使服用者容颜焕发。接着描述菖蒲根部如蟠龙般珍贵,叶子中能开花却鲜有人知,暗示其非凡之处。
诗人以夫子为例,讲述其自小研读道书,年过半百去除俗念,将菖蒲视为通天的神秘力量,将其融入金鼎炼化成珠,寓意其药效非凡。饮酒后仍能保持清醒,连鬼怪也为之惊讶,进一步强调菖蒲的神奇效果。
最后,诗人预言菖蒲花开预示着长寿,甚至能令白发转黑,面容红润。他期待未来有机会拜访友人李钧,亲眼见证菖蒲的功效,以此证明之前的描述并非虚言。整首诗通过菖蒲这一意象,表达了对长寿、健康和超凡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