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钧寿花堂》
《李钧寿花堂》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0)
翻译
石上的菖蒲长有十二节,仙人服用它能面色红润。
它的根像盘旋的龙难以得到,叶片中的花又谁知道呢。
先生自小研读道家书籍,五十岁前已去除欲望。
河流直通天际无需绞车,流入金鼎炼化成珍珠。
即使醉酒斗酒,内心依然平静,鬼怪窥视也会惊讶。
菖蒲花开象征长寿,能让白发变黑,面色红润如朱砂。
将来某日我会拜访你的茅屋,拍手笑我说的话并非虚假。
注释
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仙人: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人。
蟠龙:形容根部盘曲如龙。
复识:再认识,知晓。
道书:道教的典籍。
嗜欲:强烈的欲望。
辘轳:古代提升水的机械。
金鼎:古代炼丹的器具。
心自如:内心平静。
鬼物:神话中的超自然生物。
惊睢盱:惊愕的样子。
寿之符:长寿的象征。
颜如朱:面色红润如朱砂。
三茆:泛指隐居之处。
庐:房屋。
虚:虚假,不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李钧寿花堂》,主要描绘了石上菖蒲的神奇与象征意义。诗人首先赞美菖蒲的十二节茎干,暗示其长寿和灵性,称其能使服用者容颜焕发。接着描述菖蒲根部如蟠龙般珍贵,叶子中能开花却鲜有人知,暗示其非凡之处。

诗人以夫子为例,讲述其自小研读道书,年过半百去除俗念,将菖蒲视为通天的神秘力量,将其融入金鼎炼化成珠,寓意其药效非凡。饮酒后仍能保持清醒,连鬼怪也为之惊讶,进一步强调菖蒲的神奇效果。

最后,诗人预言菖蒲花开预示着长寿,甚至能令白发转黑,面容红润。他期待未来有机会拜访友人李钧,亲眼见证菖蒲的功效,以此证明之前的描述并非虚言。整首诗通过菖蒲这一意象,表达了对长寿、健康和超凡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苦雨

蝗旱愁初歇,重怜雨不休。

田庐翻作沼,阛阓可乘舟。

索饷追呼急,徵兵羽檄稠。

萧条四野内,不忍豁双眸。

(0)

送张宗道之白下

春风频听白门鸦,匹马骄嘶踏杏花。

匣贮丰城埋后剑,帆开博望泛时槎。

梁间玳瑁寻卢女,井角胭脂吊丽华。

夜泊秦淮重买醉,隔江依旧月笼沙。

(0)

除夕前二日同康元龙集江参藩先生园亭

停骖岁晚向名园,满径寒花映酒尊。

雪色半侵青玉案,星光多傍紫薇垣。

几年愧下高人榻,一剑长衔国士恩。

不是残年催去客,敢辞十日饮平原。

(0)

兰陵道中寄同社

木落孤城岁易阑,征途何日到长安。

匣中宝剑霜花冷,客里金尊竹叶残。

两浙名山方驻马,七闽诸子正登坛。

忽闻白苧歌声起,欲倩西风寄泽兰。

(0)

有感·其三

久雨防时歉,囊空米价腾。

子钱残岁急,官赋隔年徵。

薄劣明时弃,疏慵末俗憎。

处篱同斥鴳,未敢望鹍鹏。

(0)

春日游仲茅爰园·其一

夙约今方践,期春故尔迟。

石犹存雪貌,柳渐逗烟姿。

鸟嫩声能和,竹多径易疑。

韵留歌尽处,酒半出新诗。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