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防时歉,囊空米价腾。
子钱残岁急,官赋隔年徵。
薄劣明时弃,疏慵末俗憎。
处篱同斥鴳,未敢望鹍鹏。
久雨防时歉,囊空米价腾。
子钱残岁急,官赋隔年徵。
薄劣明时弃,疏慵末俗憎。
处篱同斥鴳,未敢望鹍鹏。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社会中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连绵阴雨后担心收成歉收,同时又因囊中羞涩而担忧米价上涨的情境。子钱(高利贷)的催逼和官府赋税的征收,使得他感到压力巨大,生活捉襟见肘。
“薄劣明时弃,疏慵末俗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平庸、性格懒散的自嘲,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认为社会对这类人的态度是冷漠甚至是厌恶的。他自比为困于篱笆间的普通鸟雀,无法与翱翔于天际的鲲鹏相比,形象地展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渺小与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