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未老赋归田,地烧菑理术阡。
世路风波甘息足,贫家衣食愿逢年。
窗临茂树清阴直,门对斜川小径偏。
爱逐西邻沮溺饮,巾车乘醉稳如船。
张衡未老赋归田,地烧菑理术阡。
世路风波甘息足,贫家衣食愿逢年。
窗临茂树清阴直,门对斜川小径偏。
爱逐西邻沮溺饮,巾车乘醉稳如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应登的《次韵奉答东桥》,表达了诗人张衡在未老之时选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地烧菑理术阡"描绘了他积极参与农事,治理田地的情景,显示出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农耕文化的尊重。"世路风波甘息足"暗含对官场浮沉的厌倦,他愿意在平静的乡村生活中停歇脚步。"贫家衣食愿逢年"表达了他对家庭温饱的朴素愿望,以及对丰收年景的期盼。
"窗临茂树清阴直,门对斜川小径偏"两句,通过描绘居所周围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宁静与惬意,茂盛的树木和弯曲的小径构成了一幅宜人的田园画卷。最后两句"爱逐西邻沮溺饮,巾车乘醉稳如船"则流露出诗人与邻居交往的淳朴乐趣,以及在饮酒后的微醺状态中感受到的自在与满足,仿佛生活就像乘坐平稳的小船一般轻松愉快。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张衡归隐后的生活情境,展现了其淡泊名利、享受田园之乐的人生态度。
倚危梯、酹春怀古,轻寒才转花信。
江城望极多愁思,前事恼人方寸。
湖海兴。
算合付元龙,举白浇谈吻。
凭高试问。
问旧日王郎,依刘有地,何事赋幽愤。
沙头路,休记家山远近。
宾鸿一去无信。
沧波渺渺空归梦,门外北风凄紧。
乌帽整。
便做得功名,难绿星星鬓。
敲吟为稳。
又白鹭飞来,垂杨自舞,谁与寄离恨。
倦绣人间,恨春去、浅颦轻掠。
章台路,雪粘飞燕,带芹穿幕。
委地身如游子倦,随风命似佳人薄。
欢此花、飞后更无花,情怀恶。
心下事,谁堪记。
怜老大,伤飘泊。
把前回离恨,暗中描摸。
又趁扁舟低欲去,可怜世事今非昨。
看等间、飞过女墙来,秋千索。
谁种蓝田玉。
碧云深、亭亭月上,水明溪曲。
羞作时妆儿女态,冷淡冰餐露沐。
出尘外、风标幽独。
除了留侯无此貌,便何郎、傅粉终粗俗。
意凝远,韵清淑。
凉台向晚微风馥。
讶银杯羽化,折取戏浮醽醁。
安得梅花如许大,天遣辟除暑溽。
浑不觉、鹭翘鸥浴。
可恨妖妃污太液,只东林、社友追游熟。
宜夜看,灿瑶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