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鹿走奔群豪,中原独峙当涂高。
江东割据紫髯叟,大耳惶惶何所逃。
南阳南去隆中里,草屋数间而已矣。
悠然梁甫日长吟,忍作卧龙终不起。
平生伊吕伯仲间,自比管乐真谦耳。
将军三访何太坚,不臣不见礼则然。
幡然一日起驱策,海宇三分指顾间。
永安宫中翠华逝,王业偏安岂天意。
关张颠蹶赵云亡,汉阼终衰枉经济。
前出师,后出师,孤臣沥血书肝脾。
渭滨敌退大星坠,千古英雄空泪垂。
汉家鹿走奔群豪,中原独峙当涂高。
江东割据紫髯叟,大耳惶惶何所逃。
南阳南去隆中里,草屋数间而已矣。
悠然梁甫日长吟,忍作卧龙终不起。
平生伊吕伯仲间,自比管乐真谦耳。
将军三访何太坚,不臣不见礼则然。
幡然一日起驱策,海宇三分指顾间。
永安宫中翠华逝,王业偏安岂天意。
关张颠蹶赵云亡,汉阼终衰枉经济。
前出师,后出师,孤臣沥血书肝脾。
渭滨敌退大星坠,千古英雄空泪垂。
此诗《诸葛武侯》由明代诗人王鏊创作,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其非凡的才智与忠诚。开篇以“汉家鹿走奔群豪”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的乱世景象,随后点出诸葛亮在这一背景下的人物定位——“江东割据紫髯叟”,暗示其在东吴的地位与角色。
接着,诗人通过“南阳南去隆中里,草屋数间而已矣”两句,描绘了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简朴生活,以及“悠然梁甫日长吟,忍作卧龙终不起”的诗句,表达了诸葛亮虽怀有济世之志,却选择隐居不仕的态度,凸显其超脱世俗的高洁品格。
“平生伊吕伯仲间,自比管乐真谦耳”两句,将诸葛亮与古代贤相伊尹、吕尚相提并论,同时自比管仲、乐毅,显示其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与谦逊。接下来,“将军三访何太坚,不臣不见礼则然”描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强调了诸葛亮坚持原则、不轻易屈从的态度。
“幡然一日起驱策,海宇三分指顾间”两句,赞美了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毅然出山辅佐,最终帮助刘备实现三分天下大业的壮举。然而,“永安宫中翠华逝,王业偏安岂天意”两句,揭示了诸葛亮晚年在永安宫的无奈与遗憾,表达了对蜀汉偏安一隅、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感慨。
最后,“关张颠蹶赵云亡,汉阼终衰枉经济”总结了蜀汉后期的悲剧命运,指出关羽、张飞、赵云等重要将领的相继离世,导致蜀汉国力衰弱,最终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前出师,后出师,孤臣沥血书肝脾”强调了诸葛亮在临终前仍不忘国家大业,以身许国的决心。“渭滨敌退大星坠,千古英雄空泪垂”以历史典故收尾,表达了对诸葛亮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其伟大功绩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深刻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复杂局势与历史变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吾生嗜苦茗,春山恣攀缘。
采采不盈掬,浥露殊芳鲜。
虑溷仙草性,崖间取灵泉。
石鼎乃所宜,灌濯手自煎。
择火亦云至,不令有微烟。
初沸碧云聚,再沸雪浪翻。
一碗复一碗,尽啜袪忧烦。
良恐失正味,缄默久不言。
须臾齿颊甘,两腋风飒然。
飘飘欲遐举,未下卢玉川。
石床定起夜方中,为豁幽兴开房栊。
吴天洁净无云踪,万里一色磨青铜。
明月皎皎行虚空,穿松透竹光玲珑。
猛虎忽啸茅屋东,林树叶叶皆生风。
壮哉宿客清溪翁,对月与我调丝桐。
不拘商羽徵角宫,五音迭奏意无穷。
希声一一关天聪,天神下假山鬼从。
玄鹤抃舞节奏同,延颈舒翼多仪容。
尝闻雅乐与政通,乃知此语非颛蒙。
更漏欲彻曲未终,西邻忽打五鼓钟。
溪翁忆著溪头蓬,抱琴归去还匆匆。
愿翁重来勿弃侬,侬欲共尔论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