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终不减,暂掩亦何亏。
万国喧呼地,三更鼓角悲。
轮生桂与发,光复兔还随。
显晦每如此,人生秪自疑。
有明终不减,暂掩亦何亏。
万国喧呼地,三更鼓角悲。
轮生桂与发,光复兔还随。
显晦每如此,人生秪自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月食》,通过对月食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首句“有明终不减”,暗示月亮即使在被暂时遮蔽时,其光明本质不会减少,象征着事物内在价值的恒定。次句“暂掩亦何亏”进一步强调,短暂的遮蔽并不影响其光辉,寓意人生中的挫折或隐晦同样不应影响个体的内在价值。
接下来,“万国喧呼地,三更鼓角悲”描绘了月食时大地上的景象,各国的喧嚣和深夜的鼓角声交织,形成一种悲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纷扰的观感。后两句“轮生桂与发,光复兔还随”运用了神话传说,月亮在月食中仿佛生长出桂树和兔影,随着光的恢复而重现,象征着希望和循环不息的生命力。
最后,“显晦每如此,人生秪自疑”总结全诗,指出世间万物的光明与暗淡如同月食一般,反复循环,人们对此常常感到疑惑和不安。然而,诗人提醒读者要明白,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应保持不变,不应被外界的暂时困境所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食为引,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李梦阳深沉的人生思考。
时时不甘春著力,年年能占腊前芳。
水边攀折此中女,马上嗅寻何处郎。
山舍更清栽作援,凤楼偏巧学成妆。
团枝密密都如雪,野雀飞来翅合香。
马上逢丹杏,芳条拂眼过。
可怜荒径少,不道故园多。
艳萼黏红蜡,仙葩绉薄罗。
客心知易感,路远奈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