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僧广实三首·其一》
《和僧广实三首·其一》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曾向高安见大愚,迢迢一路彻天衢。

而今到处无些事,困睡饥餐得自如。

(0)
翻译
我曾经在高安遇见一个大智者,他的道路漫长直通天际。
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所事事,困了就睡,饿了就吃,生活自在。
注释
曾:曾经。
向:前往。
高安:地名,可能指古代的一个地方。
见:遇见。
大愚:非常智慧的人,这里可能用反语形容。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彻:贯穿。
天衢:天空之路,比喻高远的境界或大道。
而今:现在。
到处:处处。
无些事: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困睡:困倦时睡觉。
饥餐:饥饿时吃饭。
自如:自由自在。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现实与理想差距感慨的诗句。首句“曾向高安见大愚”表现了诗人在过去某个时刻,可能是在高安寺,与僧侣广实交流心得,体悟到了生命和佛法的某种深邃智慧。"迢迢一路彻天衢"则描绘了一条通往天界的道路,这里象征着精神追求的路径,是诗人内心世界中与高尚理想相连的桥梁。

而转折出现于第二句“而今到处无些事”,这里,“而今”表明了时间的流转和情境的改变,"到处无些事"则是对现实中的平淡与乏味的感慨,没有了过去那种深刻的交流和心灵的触动。

最后两字“困睡饥餐得自如”,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诗人在现实的平凡生活中找到了一种释放,虽没有高远的追求,但也能自得其乐。在这平淡中,诗人体会到了另一種形式的满足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差距所持有的超然态度。这不仅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抒发,也反映出了一种普遍的人生哲学,即在面对现实无法如愿以偿时,找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书窗即事二首·其二

一阵催花雨,高低飞落红。

榆钱空万叠,买不住春风。

(0)

白菊

回旋秋色漙清露,淩厉西风紫嫩霜。

莫作东篱等闲看,下清曾借广寒香。

(0)

诉春

十二栏杆锁画楼,春风吹损上帘钩。

花心柳眼从教放,蝶意蜂情一任休。

残滞酒怀消旧恨,禁持诗句遣新愁。

东君若也怜孤独,莫使韶光便似秋。

(0)

次韵仲弼重九

黄花白酒两相逢,把酒簪花对晚风。

千里故园云水外,三年归路梦魂中。

自怜晼晚伤秋色,谁解疏狂发醉红。

寄语髯周颇知否,此时情绪与君同。

(0)

偈十六首·其七

一阳生,万物萌。天本清,地常宁。四时行,万汇成。

如纬经,如权衡。天心平,人心诚。日月明,鬼神警。

方知天地分浊清,古今无亏盈。

圣泉拄杖犹通灵,敲骨出髓。

方悟从上诸圣碗鸣声,犹较芭蕉半月程。

(0)

梁溪四友赞序·其三幽芳赞

天地和气,萃于幽芳。言茁其芽,薰然国香。

绿叶紫茎,素荣缥房。纫以为佩,禦彼不祥。

采自深林,置于座侧。不改其度,其香满室。

与子为友,心同德一。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