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皂盖又青山,住世人还出世间。
万辙一途归去住,不应非禹不非颜。
翩翩皂盖又青山,住世人还出世间。
万辙一途归去住,不应非禹不非颜。
这首诗《入洪山(其一)》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入山的体验与思考。
首句“翩翩皂盖又青山”,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一位行者在青山间穿行的情景,皂盖可能指的是行者的车盖或随行的标志物,与青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翩翩”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行者轻盈的步伐和自在的心态,仿佛在山林间自由翱翔。
接着,“住世人还出世间”一句,表达了对人生状态的深刻反思。在山中,行者似乎暂时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进入了另一个更为纯净的世界。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让人思考何为“住世”与“出世”的意义。
“万辙一途归去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行者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道路,但最终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归于自然,回归内心的平静。这句话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与统一性,无论选择何种路径,最终的归宿都是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最后一句“不应非禹不非颜”,则将思考引向了更深层次的人格与道德层面。禹与颜,分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和儒家代表人物,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行者认为,无论是像大禹那样致力于社会福祉,还是如颜回那样追求内心的宁静,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不应简单地评判为优劣。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包容与尊重,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探索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态度。
穷冬风雪后。遍万户千门,好春来又。
岁华换却情天话,畅饮屠苏时候。
纤尘不涴,早霁色、窗明清昼。
欢事认、一纸盟书,三年未离怀袖。
东风自此无闲,看染柳熏桃,向来稀有。素心未负。
前夕与、燕彩蜡花相守。河山锦绣。
倘赋得椒花千首。凭听取、儿女青红,笙箫竞奏。
晚笳急,浮云一夕蔽长空。
渺层城何许,秋光淡入冥鸿。
如雨惊飙打林叶,满天寒色染江枫。
感幽独、望断斜阳,还倚疏篷。闲中。
悄凝念,百草千花,惯费春工。
暖律谁吹,瓣香且祝东风。
井气阳潜酿新绿,烛心宵永托余红。
微熏度、重帘放了,长护芙蓉。
疲蹇倦皇路,游遨欣近郊。
所思缓郁纡,得閒轻脱逃。
兹晨始妍暖,条风递林梢。
旷朗兀崇基,栖冲秘神皋。
远瞩春稍稍,侧听鸣交交。
招邀饮文字,酌略窥夷巢。
履迹岁既深,巅毛时屡搔。
怅望斜川游,流连步兵庖。
谅无自罔情,且进杯中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