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破秋烟,搴萝湿晓露。
云中峰态幻,雨后溪声怒。
静室聊可憩,赏心于此遇。
既欣笔砚随,便令座席布。
云罩在上方,钟声时静度。
分付舍利光,待我重来晤。
穿林破秋烟,搴萝湿晓露。
云中峰态幻,雨后溪声怒。
静室聊可憩,赏心于此遇。
既欣笔砚随,便令座席布。
云罩在上方,钟声时静度。
分付舍利光,待我重来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东竺庵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美景与禅宗的宁静氛围。
首句“穿林破秋烟”,生动地描绘了穿过茂密树林,雾气缭绕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着“搴萝湿晓露”一句,通过采摘藤蔓沾湿晨露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清新与湿润,同时也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云中峰态幻,雨后溪声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描述云雾缭绕中的山峰变幻莫测,后句则描绘雨后溪流激荡的声响,动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静室聊可憩,赏心于此遇”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之所的向往和在此处找到心灵慰藉的喜悦。接下来,“既欣笔砚随,便令座席布”则透露出诗人不仅欣赏自然之美,也享受文墨之乐,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
“云罩在上方,钟声时静度”描绘了云层覆盖天空,寺庙钟声悠扬传来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严。最后,“分付舍利光,待我重来晤”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向往,期待再次来到此地,深入体悟佛法的光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智慧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长沙地饶美,贾谊独伤悲。
自古临荣辱,几人无怨咨。
使君拥符节,大舰出江湄。
意气陶然乐,应无吊屈辞。
秋气平分夜,沈阴乍散天。
窥林初淡薄,照席忽孤圆。
泠入诗毫健,光浮醉弁偏。
嘉宾勿轻去,桂影正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