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秋方皎,凉天夜逾澄。
杯怜娼女劝,楼看美人登。
皓气浮金界,遥光转玉绳。
綵鸾招不下,箫管竟无凭。
圆月秋方皎,凉天夜逾澄。
杯怜娼女劝,楼看美人登。
皓气浮金界,遥光转玉绳。
綵鸾招不下,箫管竟无凭。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中秋》描绘了秋季明亮的圆月和清冷的夜晚,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首句“圆月秋方皎”强调了月色的皎洁,暗示着中秋节的团圆之意。次句“凉天夜逾澄”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清澈。
诗人通过“杯怜娼女劝”这一细节,描绘出月下欢饮的场景,妓女在一旁劝酒,增添了人间烟火气。而“楼看美人登”则转向对远方美人的想象,寄寓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皓气浮金界,遥光转玉绳”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月光比作金色的边界和玉制的绳索,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天空中的流转,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
最后两句“綵鸾招不下,箫管竟无凭”表达了诗人对与月亮交流的愿望,但彩凤(神话中与月亮有关的神鸟)无法传达他的心意,箫管也无法传递他的情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引,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中秋之夜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常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又是儿。
阴德自然宜有庆,皇天可得道无知。
一园水竹今为主,百卷文章更付谁。
莫虑鹓雏无浴处,即应重入凤皇池。
大见腾腾诗酒客,不忧生计似君稀。
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
华堂多众珍,白拂称殊异。
柄裁沈节香袭人,上结为文下垂穗。
霜缕霏微莹且柔,虎须乍细龙髯稠。
皎然素色不因染,淅尔凉风非为秋。
群蝇青苍恣游息,广庖万品无颜色。
金屏成点玉成瑕,昼眠宛转空咨嗟。
此时满筵看一举,荻花忽旋杨花舞。
砉如寒隼惊暮禽,飒若繁埃得轻雨。
主人说是故人留,每诫如新比白头。
若将挥玩闲临水,愿接波中一白鸥。
九华峥嵘占南陆,莲花擢本山半腹。
翠屏横截万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云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极如中庭。
丹崖压下庐霍势,白日隐出牛斗星。
杉松一岁抽数尺,琼草夤缘秀层壁。
南风拂晓烟雾开,满山葱茜铺鲜碧。
雷霆往往从地发,龙卧豹藏安可别。
峻极遥看戛昊苍,挺生岂得无才杰。
神仙惮险莫敢登,驭风驾鹤循丘陵。
阳乌不见峰顶树,大火尚结岩中冰。
灵光爽气曛复旭,晴天倒影西江渌。
具区彭蠡夹两傍,正可别作一岳当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