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子熊儿俱早慧,可怜失教遂纷纷。
驴边鸡栅犹云可,文选安能胜鲁论。
骥子熊儿俱早慧,可怜失教遂纷纷。
驴边鸡栅犹云可,文选安能胜鲁论。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少陵子》。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待学问与教育的态度和深切的忧虑。
"骥子熊儿俱早慧,可怜失教遂纷纷。"
这里诗人以骏马之子和熊掌为喻,指代那些天资聪颖、年纪幼小却未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们。这两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有着惊人的能力——骏马之子能早慧识途,熊掌则以其力量和勇猛著称。然而,当这些本应得到良好教导的孩子们因为失去教育机会而变得行为不端、性格乖张时,诗人便感到无比的惋惜。
"驴边鸡栅犹云可,文选安能胜鲁论。"
这两句是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一种反思。"驴边鸡栅"形象地描绘了古代私塾的场景,其中学生们聚集在老师周围学习。而"犹云可"则表明诗人对于这种方式仍持有可能性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文选"与"鲁论",分别指的是汉代的《文选》和儒家经典中的《鲁语》。这里的"安能胜"意味着诗人对现实教育是否能够超越古代文化教育成就的怀疑。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充满了对传统学问与教育重视、同时又对当时教育状况感到忧虑的情感。这不仅是对个人才华培养的关注,更是对整个社会文化传承的深思。
天风吹衣雨浥尘,卢沟晓别诗境新。
石梁雄据天下津,群峰迤逦西北垠。
草木点缀生精神,骄马驻足车停轮。
纷纷追逐皆朝绅,相与祖饯为何人?
閒閒嗣师方外臣,貌虽老氏心儒珍。
恩许还家寿乃亲,翁媪年皆八十春。
饶国启封降丝纶,上尊分赐光禄醇。
道傍见者咨嗟频,此行岂为思鲈莼。
觚棱远瞻恋严宸,青云我亦忝致身。
先世赠典蒙深仁,但恨不及生存辰。
因君此图泪沾巾。
南朝词臣北朝客,栖迟零落无颜色。
阳平城边握君手,不似铜驼洛阳陌。
去年春风吹雁回,今年雁逐秋风来。
春风秋风雁声里,行人日暮心悠哉。
长江大浪金山下,吴儿舟船疾于马。
西湖十月赏风烟,想得新诗更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