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别普济二首·其一》
《将别普济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老槐疏竹寺门幽,九月轻寒袭客裘。

漠漠淮烟天际晚,萧萧山雨坐中秋。

风前红叶知时落,篱下黄花对客愁。

为语老僧无我笑,此生终待老林丘。

(0)
注释
老槐:指年老的槐树,象征古老与沧桑。
疏竹:稀疏的竹子,增添环境的清幽。
九月轻寒:秋季的轻微寒冷。
淮烟:淮河上的水汽,形容景色朦胧。
萧萧山雨:形容山间秋雨的声音。
红叶知时落:秋天叶子变红后自然落下。
黄花:菊花,象征秋天和哀愁。
老僧:年长的僧人。
我笑:指诗人的笑容。
林丘:山林中的丘陵,隐居之地。
翻译
古老的槐树和稀疏的竹林围绕着寺庙,显得格外幽静,九月的微寒穿透客人的皮袍。
广阔的淮河上空,傍晚时分弥漫着朦胧的雾气,山间秋雨连绵,正是中秋节的景象。
秋风吹过,树叶变红,按时令落下,篱笆下的菊花面对着客人的忧愁。
我想告诉老僧,无需为我的笑容担忧,我此生只愿在山林中度过晚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和超脱尘世的思想情怀。老槐树和疏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而九月的轻寒则让人不禁感到有些凄凉。淮河上的烟雾与山中的雨声共同构建了一个深秋的画面,给人以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感受。

诗中“风前红叶知时落”一句,通过对树叶随风飘落的描写,显露出一种对于时光易逝、万物皆有尽头的感慨。而“篱下黄花对客愁”则透露了诗人面对美好景致时的心中哀愁。最后两句“为语老僧无我笑,此生终待老林丘”,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与老僧交流无我的心境,以及对于未来的人生态度,即便是终老于这片山林之中,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超脱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食蟹九首·其五

纷纷炙热总成擒,束缚归来若不禁。

出涸阴乡奚所恨,煌煌堂上祸机深。

(0)

越一月复以宪檄按死事于抚之溪暑中望疏山不得往归宿永兴寺拜象山先生墓而后行兼旬得诗如前之数可发一笑为后山行云.疏山道中

昨夕凉飔半点无,也无林影避行车。

秋云一崦疏山晓,欲往从之畏简书。

(0)

又答前人二首·其二

水气收荷影,阑干出榭身。

可怜秋月下,不著夜吟人。

花冷侵衣薄,茶甘汲井新。

满怀黄叶梦,正堕九街尘。

(0)

赠裱褙匠

牙签玉轴新未触,何如颓檐灯火读。

李成骤雨郭熙山,何如一藤烟火间。

书画移人亦尤物,宝绘堂中长公说。

子持此艺将归时,霜刀正足供刈葵。

争名场中困机械,学古悠悠晚知悔。

残编料理数能来,了我明窗读书债。

(0)

阻雪·其三

犹及乾淳旧,庐山一老儒。

典坟行楚蜀,科目不皋夔。

秋迥人何在,江空树欲无。

重阳风雨近,谁与束生刍。

(0)

石湖

一片湖光接薜萝,功名馀事属吟多。

至今鱼鸟皆堪敬,曾见乌巾照碧波。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