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枯秸供羸马,纤鳞喂乳猫。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枯秸供羸马,纤鳞喂乳猫。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生活情趣的诗,通过对《易经》的学习和体悟,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自然变化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认识。
"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这两句开篇便揭示了诗人的哲理思考,他认为学习《易经》并不需要广泛而浅薄的知识,只需抓住其根本即乾坤两卦之变化,这已经包含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质。
接着,"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进一步强调了对乾坤两极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涵盖了天地间一切现象。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则是用具体生动的景象来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枯秸供羸马,纤鳞喂乳猫。" 这里的“枯秸”指的是干草,“羸马”则是一种瘦弱的马,诗人通过这两物比喻,表达了对待人的仁慈和生活中的细腻关怀。而“纤鳞”则是鱼鳞的意思,这里是说诗人甚至会喂养那些微小的生命,如同母亲喂养幼猫一样。
最后,“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与生活态度。"三韭"可能指的是三种修养或智慧,"端胜"则是形容词,意味着完美无瑕,"易牙庖"则是古代名相尧舜的庖厨之意,这里借用来比喻诗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充满了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通过对《易经》的深刻领悟和日常生活情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宋末元初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深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