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荒凉出小亭,土墙斑驳带枯藤。
攲斜古殿三尊佛,黯澹寒篝一点镫。
碣石半磨天宝字,禅房空老政和僧。
头陀礼拜迎人说,门外浮屠欠两层。
山路荒凉出小亭,土墙斑驳带枯藤。
攲斜古殿三尊佛,黯澹寒篝一点镫。
碣石半磨天宝字,禅房空老政和僧。
头陀礼拜迎人说,门外浮屠欠两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古寺景象。首句“山路荒凉出小亭”,点明了寺庙坐落在偏远且人迹罕至的山路上,小亭孤独地矗立,显示出环境的寂静与偏僻。接下来的“土墙斑驳带枯藤”进一步渲染了古寺的破败与岁月痕迹,枯藤缠绕在残破的土墙上,增添了凄凉之感。
“攲斜古殿三尊佛”描绘了古殿的倾斜状态,以及佛像的存在,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信仰的坚守。而“黯澹寒篝一点镫”则通过昏暗的灯光和微弱的火光,刻画出夜晚寺庙内的冷寂和僧人的孤独守夜。
“碣石半磨天宝字”中的“天宝”是唐玄宗年号,说明这些字迹见证了古寺的悠久历史,而“禅房空老政和僧”则写出了僧侣的离去,只剩下空荡荡的禅房和政和年间的老僧,更显孤独与沧桑。
最后两句“头陀礼拜迎人说,门外浮屠欠两层”描绘了僧人以头陀礼迎接访客,以及门外佛塔的残缺,暗示着古寺的衰落和时光的无情流逝。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寺衰败但仍坚守信仰的画面,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兹辰欲有适,轩车偶来骎。
斸苔北村南,荒竹晴窗阴。
接语未及久,相邀指丛林。
涧行任诘曲,岩眺经嵚崟。
于时春早暄,生意见草心。
红紫寂未动,万山苍翠深。
伊予夙好游,忽忽老见侵。
孤兴尚衡霍,遐思或巫黔。
况此近居里,而能盍朋簪。
裂石发悲啸,沿流引清斟。
扪萝复忘疲,古洞穷幽寻。
岂无声利痼,见笑山水淫。
人生本来浮,世故未易任。
藓崖拂前题,俛仰已昔今。
我法姑用我,眷言属同襟。
昌黎山人抱藜杖,三度访我于三隅。
端然入座更谁顾,谈辩衮衮如流珠。
灵丹尝凝日月鼎,至宝自产乾坤炉。
要行撇起不可逐,安得双舄为飞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