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秀呈祥处,危亭压众坡。
眼惊庐阜近,峰类夏云多。
乔岳神咸会,苍穹顶共摩。
紫微新铁画,辉映楚江波。
三秀呈祥处,危亭压众坡。
眼惊庐阜近,峰类夏云多。
乔岳神咸会,苍穹顶共摩。
紫微新铁画,辉映楚江波。
这首诗描绘了易芝山五老亭的壮丽景色与深厚寓意。诗人王十朋以“三秀呈祥处,危亭压众坡”开篇,巧妙地将五老亭置于祥瑞之地,高耸于群山之上,展现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
接着,“眼惊庐阜近,峰类夏云多”两句,运用视觉对比,既突出了庐山的临近,又以夏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态,丰富了画面感,同时也暗示了山中云雾缭绕的神秘氛围。
“乔岳神咸会,苍穹顶共摩”则进一步渲染了五老亭所在之地的神圣与辽阔,仿佛诸神汇聚于此,与苍天相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紫微新铁画,辉映楚江波”以“紫微”象征尊贵与辉煌,将亭内装饰比作精美的铁画,其光芒照耀着楚江的波浪,不仅展现了五老亭的装饰艺术之美,也寓意着其对周围环境的点缀与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不仅赞美了易芝山五老亭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与哲学意味,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山水、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追求。
我居江东,惟信之州。子来自南,而与我游。
问其所友,一时之秀。其兄韫德,亦既有就。
子学既立,子志甚远。何以终之,止在不倦。
贫贱勿厌,自然无闷。富贵勿羡,害德之本。
彼古之人,能圣与仁。我胡不能,叹其绝尘。
今子归矣,岁亦有秋。何以告子,惟圣之求。
水流有源,木生有根。惟源与根,入德之门。
求圣根源,惟正之守。正之不守,弃师背友。
丝毫之伪,勿萌于心。无有内外,亦无浅深。
由此则圣,舍此则病。是以君子,所守先正。
于以赠别,亦以自警。为别后思,且以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