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鸟高翔时来仪。应治归德合望规。
啄食楝实饮华池。
鸾鸟高翔时来仪。应治归德合望规。
啄食楝实饮华池。
这首诗描绘了鸾鸟飞翔的情景,以及它在治理与道德上的象征意义。鸾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被视为吉祥和美德的象征。诗中提到鸾鸟“高翔时来仪”,形象地展现了其飞翔的姿态,以及它在特定时刻降临的壮观景象。
接着,“应治归德合望规”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鸾鸟的降临与治理国家、追求道德完美联系起来,暗示了鸾鸟的到来预示着国家治理的改善和道德风尚的提升。这里的“应治”可以理解为响应治理的召唤,“归德”则意味着回归到道德的正轨上,“合望规”则是说符合了人们对于理想治理模式的期待。
最后,“啄食楝实饮华池”描绘了鸾鸟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它啄食楝树的果实,饮用清澈的池水,这不仅展现了鸾鸟的生活习性,也隐喻了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同时,这一场景也寓意着在理想的治理下,社会与自然环境能够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鸾鸟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社会道德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治理模式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玉炉残,银烛暗,画楫维南浦。
黯淡东风,早洒泪痕雨。
恼他顺水船儿,几株杨柳,甚力把、征帆拴住。
空相觑。欲将心事叮咛,题多总难数。
独夜思量,记起枕边语。
算来万种春愁,妾担不起,分一半、与郎随去。
廿载通家,五云仙客,烟霞未改朱颜。
中林久卧,春明重入,共传前度人远。
拥图书满载,浑不让、襄阳画船。
西行投袂,衣装短后,仗策入秦关。
喜此日、咸京烽火息,嶷然天府,百二清山。
风高鄠杜,霜清韦曲,孤吟驴背桥湾。
助军储塞下,归来正、花明柳妍。
长扬羽猎,抽毫赋作杨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