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纴精勤有季兰,牵丝分理制罗纨。
鸣机来往桑阴里,已作吴绡匹练看。
织纴精勤有季兰,牵丝分理制罗纨。
鸣机来往桑阴里,已作吴绡匹练看。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女子在桑林中勤奋织布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
首句“织纴精勤有季兰”,以“季兰”借指织女,赞美她织纴技艺的精湛与勤劳。这里的“纴”指的是纺织,而“季兰”则暗示着织女的高超技艺如同四季之兰,既美丽又持久。
次句“牵丝分理制罗纨”,进一步描述了织女如何将丝线精细地梳理、编织成精致的罗纨(一种薄而软的丝织品)。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织女的技艺,也体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句“鸣机来往桑阴里”,生动地描绘了织女在桑树荫蔽下的工作场景。鸣机之声,既是劳动的象征,也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和谐共存的美妙乐章。这句诗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最后一句“已作吴绡匹练看”,将织女所织之物比作吴地的绡(一种轻薄的丝织品),并形容其如同匹练般长且精美。这句话不仅赞扬了织女的作品,也表达了对这种传统手工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尊重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织女辛勤劳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智慧与勤劳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纺织工艺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