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中杂咏·其十一》
《舟中杂咏·其十一》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翰]韵

河流未易清,海波亦难晏。

不见淮徐间,深谷为高岸。

(0)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区大相的《舟中杂咏》系列之一十一,通过对比河流与海洋的特性,以及对淮徐地区地理变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首句“河流未易清”,以河流比喻人心或世事,暗示了事物的复杂性和难以彻底澄清的本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泥沙、污染等,使其难以保持清澈。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强调了事物的多面性和不可完全理解的一面。

接着,“海波亦难晏”将视角转向海洋,进一步扩展了这一主题。海洋的波涛汹涌,象征着世界的广阔与变化无常,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波动和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海浪的起伏不息,难以平静,与前一句的河流形成呼应,共同展现了自然界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动态与复杂性。

后两句“不见淮徐间,深谷为高岸”,则通过地理现象的描述,进一步深化了对变化与转化的理解。淮徐地区,指的是淮河与徐州一带,这里地形复杂,山川交错。诗句中的“深谷为高岸”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原本深邃的山谷,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高耸的山脉。这种转变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变化,也是自然规律作用下的结果,体现了自然界中事物不断演变、相互转化的规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探讨了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和内在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通过对比河流与海洋、描述淮徐地区的地理变化,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世间万物动态变化的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急雨如飞晴亦速,袷衣马首顿生凉。

擘云朱鸟天中杲,朗照千峰紫翠光。

(0)

读书效朱子体

古人曾有言,力学如行路。

设不进一步,即为退一步。

高秋驻行宫,清暇鲜几务。

耽书有宿缘,娱此深山暮。

即景自体验,未觉胜前度。

踟蹰生愧惭,空复寻章句。

(0)

秋日即目用唐太宗爽气澄兰沼诗八句为题各赋一首·其五日吐高低影

百谷候西成,羲车凑快晴。

莓阶销润溽,梧阁朗晶明。

霞影依山写,蝉声择树鸣。

时旸庆阊阖,今古望年情。

(0)

七夕漫作

皇天特重耕织事,思以垂象于三光。

日月东西轮转更无暇,乃付丽天星宿一为织女一为牵牛郎。

试看织女机丝万古无停歇,讵其所重锦七襄。

世间粗布大茧皆所遗,风人何谬云不成报章。

牵牛示人耕作苦,乌犍终岁居其旁。

夫耕妇织并勤力,星犹如此人其敢不蘉。

今夕乃七夕,未能免俗聊陈供养设酒浆。

嘉禾瑞茧非所愿,但愿比户寒得衣、饥得食,各知重农桑,岂学人家儿女子筵前咄咄诉衷肠。

(0)

北郊回銮途中纪事

歉秋老麦全无色,待泽新禾强半垂。

烟陇一番膏雨后,顿教人忆去年时。

(0)

新蝉

柳岸维舟俯碧浔,新蝉送响出浓阴。

前身应是粘枝蜕,今岁初闻隔叶音。

声远居高欣所托,暑来寒往动关心。

无多不得其平意,嘒嘒何缘镇聒林。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