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有言,力学如行路。
设不进一步,即为退一步。
高秋驻行宫,清暇鲜几务。
耽书有宿缘,娱此深山暮。
即景自体验,未觉胜前度。
踟蹰生愧惭,空复寻章句。
古人曾有言,力学如行路。
设不进一步,即为退一步。
高秋驻行宫,清暇鲜几务。
耽书有宿缘,娱此深山暮。
即景自体验,未觉胜前度。
踟蹰生愧惭,空复寻章句。
这首诗以“古人曾有言,力学如行路”开篇,巧妙地将学习比作行走,强调了持续进步的重要性。接下来,“设不进一步,即为退一步”更是深化了这一观点,告诫人们在学习之路上不能停滞不前,否则便是倒退。
“高秋驻行宫,清暇鲜几务”,描绘了一幅秋日宁静的画面,寓言诗人在此时此刻,远离尘嚣,沉浸在阅读之中,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也暗示了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心灵栖息之所的重要性。
“耽书有宿缘,娱此深山暮”,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书籍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在深山暮色中沉浸于阅读的乐趣。这里的“宿缘”不仅指长期的缘分,更蕴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追求。
“即景自体验,未觉胜前度”,通过直接观察和体验,诗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不断深化,相较于过去,现在的自己有了明显的进步。这种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是学习中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最后,“踟蹰生愧惭,空复寻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充分利用时间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所读内容的愧疚感。他意识到,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解读是不够的,真正的学习应该伴随着深刻的思考和内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传递了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启示。
桂树山之幽,予昔择而处。
顾此山中雪,盈枝何楚楚。
去岁花开时,山川蜀道阻。
临风祗相思,馨香落何所。
暮春归林下,栖息掩时序。
月明花正发,露下清且湑。
飘飘入人衣,采摘盈筐筥。
料全久要义,形影盍相与。
隐者信可招,胡愧骚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