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时正觅桃源地,雁断鸿离。强抑愁思。
诗梦惟寻到谢池。军糈糜费皆儿戏,刮尽民脂。
竖起降旗。手裂山河复咎谁。
乱时正觅桃源地,雁断鸿离。强抑愁思。
诗梦惟寻到谢池。军糈糜费皆儿戏,刮尽民脂。
竖起降旗。手裂山河复咎谁。
这首词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乱时正觅桃源地"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现实却是"雁断鸿离",亲友离散,愁绪难抑。词人通过"诗梦惟寻到谢池"寄托理想,暗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渴望,然而现实中的军事耗费如同儿戏,"军糈糜费皆儿戏",反映出统治者的腐败和不恤民力。
"刮尽民脂"直接揭露了剥削的严重,而"竖起降旗"则揭示了战败或统治者妥协的无奈。最后的"手裂山河复咎谁"质问,强烈表达了词人对造成这一切动荡的罪责归属的追问,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愤慨。
整体来看,这首《采桑子》以个人情感投射社会现实,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动荡时期的民生凋敝和政治腐败,具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