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前身缘,不由相放习。
儿行不忆母,母恒行坐泣。
儿行母亦徵,项膇连脑急。
闻道贼出来,母愁空有骨。
儿回见母面,颜色肥没忽。
孝是前身缘,不由相放习。
儿行不忆母,母恒行坐泣。
儿行母亦徵,项膇连脑急。
闻道贼出来,母愁空有骨。
儿回见母面,颜色肥没忽。
这首诗描绘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尽牵挂和担忧。诗中以“孝”为线索,讲述了母亲因孩子离家而产生的复杂情感。
首句“孝是前身缘,不由相放习”,点明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源自于前生的缘分,这种情感自然流淌,难以割舍。接着,“儿行不忆母,母恒行坐泣”,描述了孩子离家后,母亲常常思念,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
“儿行母亦徵,项膇连脑急”,进一步描绘了母亲对孩子的担心和焦虑,即使孩子远行,母亲的心也随着孩子一起飘荡,以至于颈部和头部都感到紧张。接下来,“闻道贼出来,母愁空有骨”,当听说有贼人出现时,母亲的担忧更加深重,她的心灵仿佛被恐惧所占据。
最后,“儿回见母面,颜色肥没忽”,当孩子平安归来,母亲见到孩子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原本瘦削的脸庞也因为喜悦而显得丰润。这句诗生动地刻画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以及母子团聚时的幸福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母爱的真谛,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紧密联系。
傍湖山,小坐谁家闺秀。
映罗衫芭蕉几叶,宛如春水新绉。
似周昉图中仕女,当初花下相逅顾。
盼娇儿,提戈取印阿,侯伶俐伴侬前后。
举玉指,轻扶蝉鬓,生怕金钗溜。
还恐是,传神织手,自家描旧。
是剪出,春云态度,堆成裙带衫袖。
费绿窗功夫几许,打稿评量肥与瘦。
错彩盘金,雕文纂组,付他小婢街头售。
也只似,才人卖赋,流落风尘走。
伤心者,一分聪慧,一分僝僽。
万千愁绪,廿九年华,桃花命短。
取印提戈,不及看貌睟盘暖。
一缕药灶残烟,似个侬肠断。
姊妹花繁,人闲天上相伴。玉匣无情。
殉萧娘、但馀金碗。妆台尘渍,仙郎书记谁管。
眼见碧落黄泉,返魂香散。
泪落君前,一声凄绝河满。
伏几昏昏,却又是、困人天气。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
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
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
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
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
虚窗翠扑。正远风荐爽,云退空谷。
浣却尘襟,相对忘言,清晖恣饮凉绿。
斜阳澹入西山色,似朵朵、夫容青簇。
倚画廊、把酒临风,待祓旅愁千斛。
回忆平生壮志,素心共诉与,无限枨触。
一样蒹葭,何处伊人,秋声渐满林麓。
尊前几许缠绵意,镇写入、新词珠玉。
祗自惭、才尽江郎,怎和引商高曲?
廿年前事,正银屏莺语,嬉春时节。
压鬓熏香都贴妥,替掩画罗裙褶。
翠帕分香,玉奁吹絮,一晌难轻别。
打帘刚出,新妆鹦鹉能说。
欣看临水朱门,映门杨柳,柳下船如月。
小扇低筝同载去,十里人家寒食。
酒榼桃花,钿囊燕子,霎是成追忆。
旧欢如梦,唾绒襟上犹湿。
做冷风干,欺花露重,岩幽丛桂初馥。
月殿秋轮,湘宫宝栋,证果后身金粟。
岭南八树,招隐士、虬柯蜷局。
酒肆藏名太白,梵宇闻香山谷。纷纷碎黄盈掬。
染吟裾、中人相熟。
小酌广寒庭院,受消清福,应伴荷衣蕙服。
好收拾、余芳入巾簏。待到重阳,东篱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