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四》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四》全文
清 / 蒋士铨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伏几昏昏,却又是、困人天气。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

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

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

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

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

(0)
鉴赏

这首《满江红》十四首之一,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慵懒、愁绪满溢的景象。

首句“伏几昏昏”,以“伏”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慵懒的姿态,而“昏昏”则暗示了内心的迷离与沉闷。接着,“却又是、困人天气”,点明了季节与心境的契合,春日的慵懒氛围让人心生倦怠。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春日特有的景致——飞舞的花瓣在庭院中飘落,铺满了地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环境的宁静与舒适,但同时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药鼎的微声与窗外的日光、轻柔的茶烟与垂下的窗帘,构成了一幅和谐却又略显孤独的画面。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又有因身体不适和内心愁绪而产生的无力感。“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日河畔的景色,柳树嫩绿的枝条如同鹅黄的奶油般细腻,而河中的水流则像鱼鳞般细密,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描绘了春日田园的景象,花朵与农人在田野间交织出一幅和谐的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反思,虽然渴望回归田园,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感到无奈与后悔。

最后,“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以声音作为结尾,通过社鼓与饧箫的声音,进一步强化了春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春日里欢庆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生活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蒋士铨

蒋士铨
朝代:清   字:心馀   号:藏园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生辰:1725—1784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猜你喜欢

虎山桥问渡入五湖

野水平芜霸迹消,苍茫万顷乱飞涛。

参差三弄醉远客,七十二峰迎画桡。

细雨鸠鸣玄墓树,夕阳僧过虎山桥。

武陵源口秦人路,莫向浮云问市朝。

(0)

同襄阳阮举人游楚山田家遇雨

携酒依场圃,班荆共老农。

楼台一水外,风雨万山中。

田叶浮逾绿,溪花湿更红。

百年耕凿计,吾愧鹿门公。

(0)

荆州公馈酒·其一

菱叶青青水荇齐,绕篱黄蝶菜苗肥。

夕阳谁送山人醉,坐看儿童跨犊归。

(0)

憩栖霞僧房

昔人卧亦游,吾今游亦卧。

适来眼底山,知从梦中过。

(0)

送诸博士寿贤量移过里兼怀顾叔时兄弟时方有洮岷之警

秦关西望壮心惊,风雪梁园送汝行。

汉帝有恩前贾席,书生何计请终缨。

金缯岁月翻挑虏,宵旰朝廷已论兵。

若到江南逢二顾,安危万里想同情。

(0)

晨起

醉境直连梦,朦胧暗自猜。

行阶方识雨,讯客始知雷。

湿柳数声滴,泫花一朵开。

向人曾乞竹,宜趁此时栽。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