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晴出今日,待雨耕后时。
农事岂不苦,褊心良所宜。
尘衿逢水浣,露坐任风吹。
散发烟墟里,行歌谁复知。
耽晴出今日,待雨耕后时。
农事岂不苦,褊心良所宜。
尘衿逢水浣,露坐任风吹。
散发烟墟里,行歌谁复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怀。
首句“耽晴出今日”,表达了诗人对晴天的喜爱,愿意在晴朗的日子里外出。接着“待雨耕后时”,则体现了他对雨水的期待,认为雨水是耕作的必需品,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两句通过对比晴天与雨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顺应。
“农事岂不苦,褊心良所宜”两句,诗人虽然认识到农事的辛苦,但内心却乐于其中,这反映了他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尘衿逢水浣,露坐任风吹”,描述了诗人洗去尘埃,坐在露天下,任由微风吹拂的情景,表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在状态。
最后,“散发烟墟里,行歌谁复知”两句,诗人以散发的姿态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乡村之中,边走边唱,似乎无人能理解他的快乐与自由。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超然,也暗示了他在世俗之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充满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心灵解放的渴望。
别君二十年,往事飞鸟过。
相逢歌慷慨,颇复起衰惰。
朱颜各华发,此已无可奈。
结庐擅青山,吾独为君贺。
示我诸贤诗,三叹不忍和。
功名付千载,袖出莫轻作。
老去会有死,嗟来不如饿。
烛湖旁舍酒可沽,胜日相从同醉卧。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
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
荡摇首屡觞,跧弯背欲偻。
行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
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
翻思田舍乐,甚念篙人苦。
黄昏随意泊,古木荫灵宇。
小作鸡酒愿,欲祷辞未吐。
觉来风回东,快便谁所与。
平明八十里,到家日未午。
万事一翻覆,戚欣何处所。
舟定稍按摩,起身试步武。
一室有馀宽,洗杓命儿女。
门外风涛急,闭门良可禦。
六阙旌门事若何,诸生常不绝弦歌。
鲤庭共禀诗书训,隐巷齐登俊造科。
宗族有光传孝弟,乡闾无讼化淳和。
芝兰子弟相薰习,金石交朋互切磋。
遥望楚江波迥急,却分庐阜影偏多。
题名石鼓围松桂,讲易高堂绕芰荷。
采药路从洪井出,买书船自孺亭过。
我惭已在瀛洲直,不得西山隐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