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失措。月宫巧把嫦娥锢。行人不见眼前路。
嫦娥常在广寒府。清光吐。只消收得吴刚斧。
真失措。月宫巧把嫦娥锢。行人不见眼前路。
嫦娥常在广寒府。清光吐。只消收得吴刚斧。
这首《归国谣·嫦娥》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嫦娥与月宫的神秘故事。
“真失措”,开篇便以一种无奈和困惑的情绪引入,暗示嫦娥被囚禁于月宫的悲剧命运。接下来,“月宫巧把嫦娥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月宫对嫦娥的束缚,不仅限于物理空间,更包含了情感与自由的剥夺。这种“锢”字,既表达了月宫的神秘力量,也暗含了嫦娥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
“行人不见眼前路”,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暗示嫦娥被隔离于人间,无法与外界沟通,甚至迷失了回归之路。这不仅是对嫦娥个人命运的描述,也是对被社会边缘化个体处境的深刻反思。
“嫦娥常在广寒府”,进一步强调了嫦娥的居住环境——广寒宫,一个充满冰冷与寂寞的地方。这里的“常在”二字,既表现了嫦娥生活的常态,也暗示了她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及对自由与温暖的渴望。
“清光吐”,描绘了月宫中月光的美丽与纯净,同时也象征着嫦娥内心的纯洁与高洁。然而,这份美丽与纯净并未能为她带来真正的解脱或快乐,反而成为了她与外界隔绝的标志。
最后,“只消收得吴刚斧”,以一个充满想象的结尾,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救之法——如果能获得吴刚手中的斧头,或许可以打破月宫的束缚,让嫦娥重获自由。这一句不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结局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归国谣·嫦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嫦娥被囚月宫的悲剧命运,以及对自由与回归的深切渴望。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古典神话的重新解读,也是对人性、自由与孤独主题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