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华顶过丹丘,蹑尽寒云倚石楼。
贪看瀑泉泻崖壁,岂知身在碧江头。
梦游华顶过丹丘,蹑尽寒云倚石楼。
贪看瀑泉泻崖壁,岂知身在碧江头。
这首诗《风幡谁动》由宋代诗人释守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梦游华顶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超然物外的心境。
首句“梦游华顶过丹丘”,以梦境开始,仿佛诗人穿越了现实的束缚,步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华顶与丹丘。华顶,常指山峰之巅,象征着高远与超脱;丹丘,则多指仙人居住之地,充满了神话色彩。这一句便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引人遐想。
接着,“蹑尽寒云倚石楼”,描述了诗人一步步踏过寒冷的云雾,最终站立于一座石楼之上。这里的“寒云”不仅指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而“石楼”则象征着坚定与稳固,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这一句通过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不屈。
“贪看瀑泉泻崖壁”,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痴迷与欣赏。瀑布从峭壁上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形成一幅壮观的自然画卷。诗人在这里“贪看”,不仅仅是对美景的单纯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与净化,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追求。
最后一句“岂知身在碧江头”,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位置的反思与顿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意识到自己其实就置身于这碧波荡漾的江水之首,暗示了人生如梦,一切皆是自然的一部分,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认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它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与反思。
乃翁里居时,曾上庐山牍。
怀贤访其孤,今值词人牧。
我尝爱临川,韩草刊于陆。
尔侯古雅趣,与陆堪并躅。
而翁词翰佳,世亦思在目。
尔其持此诗,勿惮拜仆仆。
侯宁谓我易,未遂嗔尔渎。
峨峨兮西山,光燄那久伏。
郑子才不疏,徐子文甚勇。
一旦召严徐,一旦策晁董。
去年萧寺中,杯酒兼旬同。
间阔见难合,况乎分悴丰。
荒鸡号何多,邻犬吠愈悍。
初迷纸窗隙,旋失布衾暖。
呼童户先启,走报雪且满。
为言果羞明,若尔真待伴。
须臾起孩稚,次第及衰懒。
索衣乱襦裤,取酒忘濯盥。
试观尚零落,骋目迷间断。
青黄倏衰白,陵谷置平坦。
灞桥欠驴蹇,剡曲无棹短。
有兴不可乘,摅词讵能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