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风幡谁动》
《风幡谁动》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梦游华顶过丹丘,蹑尽寒云倚石楼。

贪看瀑泉泻崖壁,岂知身在碧江头。

(0)
鉴赏

这首诗《风幡谁动》由宋代诗人释守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梦游华顶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超然物外的心境。

首句“梦游华顶过丹丘”,以梦境开始,仿佛诗人穿越了现实的束缚,步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华顶与丹丘。华顶,常指山峰之巅,象征着高远与超脱;丹丘,则多指仙人居住之地,充满了神话色彩。这一句便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引人遐想。

接着,“蹑尽寒云倚石楼”,描述了诗人一步步踏过寒冷的云雾,最终站立于一座石楼之上。这里的“寒云”不仅指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而“石楼”则象征着坚定与稳固,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这一句通过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不屈。

“贪看瀑泉泻崖壁”,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痴迷与欣赏。瀑布从峭壁上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形成一幅壮观的自然画卷。诗人在这里“贪看”,不仅仅是对美景的单纯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与净化,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追求。

最后一句“岂知身在碧江头”,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位置的反思与顿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意识到自己其实就置身于这碧波荡漾的江水之首,暗示了人生如梦,一切皆是自然的一部分,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认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它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与反思。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赣县道中有怀晦庵用江东日暮云为韵作五诗寄之·其三

自往一寄书,俯仰又许日。

岂无东归便,值遇多卒卒。

昔如马口衔,欲去随缓疾。

今者身属人,动步窘刀笔。

(0)

赠云卿

乃翁里居时,曾上庐山牍。

怀贤访其孤,今值词人牧。

我尝爱临川,韩草刊于陆。

尔侯古雅趣,与陆堪并躅。

而翁词翰佳,世亦思在目。

尔其持此诗,勿惮拜仆仆。

侯宁谓我易,未遂嗔尔渎。

峨峨兮西山,光燄那久伏。

(0)

蕃与斯远季奕同生于十二月蕃初五日季奕初十日斯远十八日近辱季奕贶诗犹未获报兹及斯远之寿并此奉颂二首·其二

郑子才不疏,徐子文甚勇。

一旦召严徐,一旦策晁董。

去年萧寺中,杯酒兼旬同。

间阔见难合,况乎分悴丰。

(0)

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其五

抱关故悠悠,挂壁仍骎骎。

况此十日病,酒止诗废吟。

别来定安否,千万关我心。

(0)

喜晴

春风吹晴檐雨止,兰芽半吐梅堆委。

阶前背荫苔藓深,曳杖不妨成细履。

浮生忧喜均何如,谁能役役愁其躯。

时閒意适且自慰,莫问诘朝瓶乏储。

(0)

晨起观雪

荒鸡号何多,邻犬吠愈悍。

初迷纸窗隙,旋失布衾暖。

呼童户先启,走报雪且满。

为言果羞明,若尔真待伴。

须臾起孩稚,次第及衰懒。

索衣乱襦裤,取酒忘濯盥。

试观尚零落,骋目迷间断。

青黄倏衰白,陵谷置平坦。

灞桥欠驴蹇,剡曲无棹短。

有兴不可乘,摅词讵能诞。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