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牧牛颂示众》
《牧牛颂示众》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日用须牧牛,鼻索莫离手。

露地非自然,驯良在日久。

鞭绳既无用,人牛复何有。

此时唯己知,始觉从前咎。

(0)
鉴赏

这首诗《牧牛颂示众》由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以牧牛为喻,阐述了修行与生活的哲理。

首句“日用须牧牛,鼻索莫离手”形象地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如同牧牛一般,需要时刻关注和引导,不能让事物自行发展,否则容易偏离正道。这里的“鼻索”比喻是引导、约束的力量,提醒人们在生活和修行中,要保持警觉,适时调整方向。

接着“露地非自然,驯良在日久”进一步说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并非自然而然地达到理想状态,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和培养,才能展现出其应有的良好品质。这暗含了修行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耐心的培育,才能逐渐接近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鞭绳既无用,人牛复何有”则是一个转折,指出过度的约束或强制,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真正的和谐与自由,来自于内心的驯良与自我修养,而非外在的强力干预。这里强调了内在修为的重要性,以及外在手段的局限性。

最后,“此时唯己知,始觉从前咎”表达了深刻的领悟: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并实践了这些道理,才能意识到过去行为中的错误和不足。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反思,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觉醒,鼓励人们通过自我认知和反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牧牛为载体,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生活与修行中的关键问题,如自我引导、持久努力、内在修养以及自我反思等,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启示意义。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狱中见燕

笑我迂疏触祸机,嗟君底事入圜扉。

落花吹湿东风雨,何处茅檐不可飞。

(0)

训士吟·其十一

天运更代谢,气至物不遗。

芳树花忽发,好鸟鸣其枝。

流水清且閒,游鱼漾绿姿。

欣欣物各得,吾身亦化机。

物欣吾亦乐,坐此春风时。

宇宙何空阔,嗒然忘所私。

(0)

戚里门楣邸第家,暖风争放石榴花。

桃开春水朝承露,柹老秋山晚映霞。

鞭拂珊瑚回綵袖,诗传芍药付红牙。

美人薄醉胭脂晕,笑倚朱栏鬓影斜。

(0)

李白酒楼歌

溧阳酒楼春水涯,白马系在楼东家。

千金醉尽不复顾,犹吹玉笛引吴娃。

日斜楼外东风起,春愁满眼杨花里。

高歌一曲下楼去,传遍江南数千里。

锦袍绿水迷踪迹,月落空梁照颜色。

江头尽日不见人,楼上几年无此客。

倚栏仰看西飞云,胡为不饮愁其身?

即今寂寞千年后,谁酹青山山下坟!

(0)

续兰亭会补参军刘密诗

阳春沐膏泽,草木生微暄。

灵图发幽秘,感此禹迹存。

衣冠继芳集,临流引清樽。

性情聊自适,理乱复奚言。

(0)

梅魂

禹庙归来骨已灵,风林月落见仪形。

玉龙一曲香随返,彩凤三招梦未醒。

吊影西湖云树黑,歛妆东阁土花馨。

莫誇赋客心如铁,楚些凄酸可忍听?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