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鸟蒙恩岂有知,车书混一是昌期。
知君不化伊川祭,右倚门墙恐见麾。
二鸟蒙恩岂有知,车书混一是昌期。
知君不化伊川祭,右倚门墙恐见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和雒酒十二弟见降羌赴阙》中的片段。从内容上看,它似乎描绘了一个场景:两只鸟因为得到了恩惠,可能还不太理解这种恩典,而此时国家正处在民族融合、统一昌盛的时期。诗人以“知君不化伊川祭”表达对友人(或弟弟)的期待,希望他能如同伊川祭祀般接受并融入这个新的时代,但又担心他可能会有所保留,担心他在面临重要抉择时会犹豫不决,如同“右倚门墙恐见麾”,暗示可能会有退缩之意。
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鸟类的比喻,寄寓了对国家统一和个人顺应潮流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观察和对友人的关怀。
画戟森前列,鸣珂集上阑。
渚宫坼城畔,翠幄敞庭端。
缇骑明村落,簪缨映树檀。
灵源二路泻,空翠九门寒。
花鸟春将晚,山川雪后看。
席移时藉草,觞荐半调兰。
选胜何须远,兴言自可欢。
凄清鸣涧壑,掩映向衣冠。
日永宜酣畅,人幽信旷观。
会心还自失,寂寞独凭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