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其四》
《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其四》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绕林寻香不见,对花写貌失真。

痴人鼻孔无辨,俗子毫端有尘。

(0)
注释
绕林:在树林中环绕。
寻香:寻找香气。
不见:没有找到。
对花:对着花朵。
写貌:描绘形象。
失真:失去真实。
痴人:愚笨的人。
鼻孔:鼻子。
无辨:无法分辨。
俗子:凡夫俗子。
毫端:笔尖。
有尘:沾染尘埃。
翻译
在树林中寻找香气却未能找到,对着花朵描绘却失去了真实的样子。
对于痴愚之人,连鼻子都无法分辨香味,而凡夫俗子的笔下也沾染了尘埃。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短篇古体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与个人修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绕林寻香不见,"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追求美好事物却又难以捕捉到的感慨。这里的“香”可以理解为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而非单纯的花香。通过“绕林”的动作,展现出一种探索与寻觅的过程。

"对花写貌失真。" 这句话则是说在观察花卉时,即便想描摹其容颜,也往往难以捕捉到它们真正的美。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无法完全复制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文学创作中的困境——如何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事物的真实面貌。

"痴人鼻孔无辨," 这里“痴人”指的是那些对世间纷争漠不关心的人,他们的感官(以鼻孔为喻)似乎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于世人只知追逐物欲而忽略精神世界的批评。

"俗子毫端有尘。" “俗子”指的是那些只关注世俗事务的人,而“毫端有尘”则象征着他们的心灵被尘世的杂念所蒙蔽。这一句与前一句相呼应,共同描绘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然美景与人类精神世界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周围环境的深刻观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颂三首·其三

元正三,上来稽首各和南。

若问香山山里事,灵源一派碧如蓝。

(0)

句·其五

侵岸疏梅已放花〗

(0)

七夕王都尉邀同舍置酒听琵琶

宝槛凌云结绮高,小奁争巧暮分曹。

春葱细撚龙香拨,秀颈偏明逻逤槽。

牛既写形呈粔籹,马军驰酒送蒲萄。

泪珠散作人间露,最觉更阑润锦绦。

(0)

又泛西溪诗十首·其一

溪小才容舴艋舟,一樽聊复寄春流。

纵横不用施篙棹,自在教随水上鸥。

(0)

题僧道诚应缘庵用李端叔韵

历历孤寒不可群,应缘聊寄梦中身。

无弦琴里本来曲,枯木岩前元自春。

诗句已多犹恐少,禅机虽旧不妨新。

乡山更好莫归去,且伴蒲团夜坐人。

(0)

和梁十登三学阁

屏居倦烦促,约此尘外游。

于我快两目,云谁翻百忧。

苍山东北秀,野水西南浮。

平生林壑心,今老此一丘。

悲风入丛薄,扫迹瓜芋畴。

高树未摇落,鼎鼎弥道周。

感此节物化,淟涊何当休。

幻事涉苦海,禅心得中州。

徙倚到无言,风铃声更幽。

新诗出肺腑,明月非暗投。

终篇不及酒,似非我一流。

愿为灵泉去,醉语看横秋。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