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地不蓬莱,大府晨趋百吏来。
拄笏云霞流十庙,浮查河汉接三台。
牛头寺古寻僧去,燕子矶寒送客回。
屈指盐梅飞诏下,调羹人在凤凰台。
衣冠何地不蓬莱,大府晨趋百吏来。
拄笏云霞流十庙,浮查河汉接三台。
牛头寺古寻僧去,燕子矶寒送客回。
屈指盐梅飞诏下,调羹人在凤凰台。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名为《寄怀少宰赵公》。全诗以“衣冠何地不蓬莱”开篇,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将赵公比作蓬莱仙人,衣冠不凡,晨起即有百官簇拥,展现出其在朝堂上的威严与尊贵。
接着,“大府晨趋百吏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赵公作为宰相的地位,百官早朝时的恭敬与有序,凸显其治理国家的权威与影响力。
“拄笏云霞流十庙,浮查河汉接三台”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赵公在政务中如云霞般高远,又似浮查般稳重,与天上的十庙、三台相接,象征其治国有方,政绩卓著。
“牛头寺古寻僧去,燕子矶寒送客回”则通过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赵公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化上也有所追求,他可能曾到访牛头寺寻求智慧,或在燕子矶边送别友人,体现了其多面的人格魅力。
最后,“屈指盐梅飞诏下,调羹人在凤凰台”两句,以“盐梅”喻指调味品,象征赵公在国家治理中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凤凰台”则暗指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这两句表达了对赵公才能与地位的高度赞誉,以及对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赵公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场景的巧妙融合,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深远的文化影响,是一首充满敬意与赞美之情的作品。
漷南有农者,家仅一两车。
王师征淮蔡,官遣给军储。
翁无应门儿,一身老当夫。
劳劳千里役,泥雨半道途。
到军遭焚烹,翁脱走故闾。
车牛力既尽,户籍名不除。
府帖星火下,尔乘仍往输。
破产不重置,笞箠无完肤。
翁复徒手归,涕洟满敝襦。
问家墙屋在,榆柳馀残株。
野雉雊梁间,狐狸穴阶隅。
老妻出佣食,四顾筐箧无。
有司更著役,我实骨髓枯。
仰天哭欲死,醉吏方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