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
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
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
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
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
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
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
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
这首词作是唐末宋初诗人孙光宪的《生查子(其三)》。从艺术风格和用辞来看,这是一首抒发离别愁绪的词章,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幽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的“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一句,便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金井、玉殿都是贵族豪华生活的象征,而它们被高梧和斜月所笼罩,更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愈发沉重。
“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进一步描绘了一个空旷寂静的场景。长巷中没有行人的脚步声,只剩下作者自己的心事,这种环境让他的愁思变得更加深沉和无法排解。
接下来,“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一句,则通过对香炉中香料燃烧殆尽的描写,暗示了往昔恩情的消逝。玉炉本是高贵的象征,但这里却显得冷清,而香烬灭则是时间流逝和美好记忆渐行渐远的比喻。
最后,“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情深难忘的复杂情感。翠辇(即华丽的车马)不再回来,象征着美好时光一去不返,而作者内心的幽恨又该向谁倾诉呢?这里的“将谁说”既是无奈,也是一种无尽的哀愁。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夜景、寂静环境和过往美好的回忆与现在的空虚对比,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和悲伤。
十年不见山村人,瑶华忽到英溪滨。
见诗犹如见君面,读诗只字必三咽。
当今满眼非吾曹,与君例亦同此遭。
风雅之音幸未变,托之足以舒郁陶。
颇谓仇仙若鸾凤,造次而鸣亦惊众。
丹穴方堪养羽仪,他年会作明时用。
青峰万仞高,云路多盘纡。
松柏冬不凋,悬溜成石肤。
上有逍遥天,元心与道俱。
长揖谢尘凡,放情常晏如。
唯服玉石脂,千年貌不枯。
命我登仙坛,坛名号玄都。
天风起西极,日月生东隅。
神仙递升降,鸾鹤相号呼。
拍肩友洪崖,挥手招麻姑。
流目极昭旷,使我隘九区。
山中有至乐,功名焉足图。
放浪游名山,山水悦人意。
穷日不知疲,行行转幽邃。
空籁如风声,奇峰似云气。
濯足就寒流,憩锡投古寺。
长廊遇真僧,妙语发清秘。
道我多隐情,喜我无众伪。
愿言从此始,万事尽捐弃。
相从了馀生,共践真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