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名为《声声慢·寻寻觅觅》。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都非常丰富和细腻,它通过对白菊花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首先,“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一句,设置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氛围。接着,“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表达了诗人对风雨的不满,它似乎在无情地摧残着美丽的事物,而“琼肌”则是对菊花之美的描绘,既强调了其脆弱,也透露出诗人的哀愁。
然后,“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两句,是在比较,表明白菊的美,不像历史上那些著名美女的模样,而是独有一种清新的气质。紧接着,“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则是在强调这种美是无法用以往任何美人的形象来比拟的,它是独特而又新鲜的。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一句中,“屈平陶令”指的是诗人通过观察菊花,捕捉到了与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相似的意境和风格,而这种风韵是非常和谐的。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描写了菊花在微风中的香气,与酒的香气相比毫不逊色。下一句,“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则是对菊花随着季节变化而展现出的姿态的描绘,它们虽然在秋风中有些许瘦弱,但仍旧散发出不尽的魅力。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两句,是通过将菊花比作古代美人解佩和题诗的情景来强化其美感。紧接着,“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则是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元素与菊花相互作用的描绘,这些都让菊花显得更加楚楚可怜。
最后,“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丽的珍惜,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未来的担忧,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于现实中的人间美好的接受与欣赏。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白菊花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既有形象美又充满深意的艺术世界。
华亭新伟观,胜地得高雄。
凭栏徒倚要眇,万里景无穷。
好是江流萦绕,那更云天舒阔,叠嶂倚晴空。
眼界无尽藏,怀抱有清风。
主人贤,开绮席,泛金钟。
放怀一笑,许我满酌醉颜红。
只恐玺书即下,促起飞凫东去,行作黑头公。
还记今朝客,曾待一杯同。
风驭过姑射,云佩挹浮丘。
丁宁月姊,为我澄霁一天秋。
尽展冰奁玉鉴,要看瑶台银阙,万里冷光浮。
分与世间景,好在水边楼。
想霓裳。
呈妙舞,起清讴。
蓝桥何处,试寻玉杵恣追游。
拟待铅霜捣就,缓引琼浆沈醉,谁信是良筹。
长啸跨鲸背,不必愿封留。
富贵本何物,底用苦趋奔。
都为造物娱弄,人事覆来翻。
须索高抬目力,觑破只同儿戏,不必更重论。
但愿吾长健,赢得日加飧。
衣轻裘,乘驷马,驾高轩。
算来荣耀,终输渔叟钓江村。
休叹谋身太拙,未必折腰便是,炙手几曾温。
清议不可辱,千古要长存。
碧眼真仙,算元住、蓬莱宫里。
记当日、等闲跨鹤,人间游戏。
要把忠勋扶帝业,更将姓字联宗系。
拥朱轮、特地为民来,诗书帅。
千里地,都和气。
十万户,生欢喜。
祝黄堂眉寿,歌谣鼎沸。
莫惜春醅供燕豆,便承芝检朝天陛。
看云屏、隔坐并貂蝉,双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