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酹江月·其二驿中言别友人》
《酹江月·其二驿中言别友人》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词  词牌: 念奴娇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0)
注释
水天空阔:形容水面宽阔,视野开阔。
恨东风:对东风(春风)的怨恨,象征不助英雄。
铜雀春情:指曹操的铜雀台,代指历史遗迹。
睨柱吞嬴:典故,形容英勇抗敌,怒目而视。
翻译
水面辽阔,遗憾东风不借给世间英雄人物。
在蜀鸟和吴地的花朵在夕阳下凋零,怎能忍心看见荒废的城池和残破的墙壁。
铜雀台上的春意,金人的秋泪,这满腔悲愤向谁倾诉?
堂堂剑气如斗牛般闪耀,空自认出那些英勇豪杰。
哪里相信我会有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只乘一叶扁舟启程。
只为与鸥鸟结盟,我醉眼看尽江涛起落和云卷云舒。
怒视柱子,吞下强敌,挥师退敌,这一幕激起了千年的义愤。
陪伴我的只有无眠,秦淮河上应是孤独的明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英雄末路的情怀。开篇即以“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时代已经过去、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无尽哀伤。接着,“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则将这种哀愁转化为对过往繁华如今已成废墟的悲凉描述。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两句中,“铜雀”、“金人”象征着坚硬不屈的意志和高洁的情操,而“春情”、“秋泪”则透露出一种英雄末路的哀愁和悲凉。诗人通过这对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此恨凭谁雪?”一句,更是将这种深沉的情感推向高潮,似乎在问苍天,这种英雄末路的哀愁,又该由谁来洗净?

接下来的“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则是对往昔英勇事迹的一种回忆和追念,其中“剑气”、“斗牛”都象征着强烈的战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无奈和逃避。在这种情感推动下,诗人选择了远离,去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则是诗人在离开时,对朋友、对誓言的不舍与珍视。这里的“鸥盟”指的是与友人的深厚盟誓,而“留醉眼”则显示了诗人不愿意清醒过来,不愿意面对现实的逃避心理。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三句,是对英雄生涯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其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都描绘了一种奔波劳碌、壮志未酬的英雄形象,而“千古冲冠发”则是对这种英雄精神的最高赞颂。

最后,“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又回到了一种超脱和孤独的情怀。这里的“伴人无寐”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而“秦淮应是孤月”则将这种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意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沧桑、个人英雄末路的情怀,以及对友情和誓言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宿寒山寺用韵寄文太仆

位此天何说,才今道所然。

相逢浑旧雨,此别更青天。

周邵平生契,江湖白发缘。

不朦僧寺月,惆怅过江船。

(0)

无锡游秦方伯池亭和韵

池亭天放手,都付浴沂翁。

此乐真谁得,狂夫亦偶同。

春游三月几,酒更万花中。

敢向鸢鱼眼,乾坤误主东。

(0)

东原道中和大中

何处东涯路,乾坤醉眼空。

溪山吾老脚,日月此虚笼。

白帽天将近,芒鞋雪半通。

梅花消息好,还与问东风。

(0)

答廷信

花鸟三年句,江楼坐不辞。

风骚真有此,老子是何诗。

印月深江水,盘空老铁枝。

君无怜俗眼,我已识君迟。

(0)

寄沈大有·其一

水月相磨势两忘,千寻水月有蛟藏。

鄂城今夜思千里,一首书残一炷香。

(0)

寄严先生罢任

纱帽閒眠背夕阳,几年歌里听沧浪。

夜来风雨宣城梦,千里蘼芜满地香。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