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高房山墨竹图》
《题高房山墨竹图》全文
元 / 邓文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人才有我难忘物,画到无心恰见工。

欲识高侯三昧手,都缘意与此君同。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邓文原所作,名为《题高房山墨竹图》。诗中通过对高房山墨竹图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人才有我难忘物”,表达了诗人对高房山墨竹图的独特记忆与情感。这里的“人才”并非指具体的人,而是泛指艺术家或作品本身,强调了作品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能力。通过“我难忘物”的表述,诗人将自己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得淋漓尽致,突出了艺术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次句“画到无心恰见工”,进一步揭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这里的“无心”并非指创作时的随意或漫不经心,而是强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达到了一种超脱、纯粹的状态,即“无我之境”。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才能真正地投入情感与技艺,创造出触动人心的作品。“恰见工”则表明了这种状态下的创作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思想,是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体现。

后两句“欲识高侯三昧手,都缘意与此君同”,是对高房山墨竹图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这里,“高侯”可能是指高房山,也可能是对高房山艺术风格的赞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要理解这幅作品的艺术精髓,需要与创作者的心境相契合,即“意与此君同”。这不仅强调了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也暗示了欣赏艺术作品时,观众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与作品产生深层次的交流与理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艺术作品的魅力与欣赏艺术的深层含义,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作者介绍

邓文原
朝代:元   字:善之   籍贯:绵州(今四川绵阳)   生辰:公元1258年至1328年

邓文原(公元1258年至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猜你喜欢

和刘古唐翁论学诗·其二

未发之中不是先,一齐穿纽几前贤。

回三未解挥戈舞,吹万何妨隐几眠。

朱陆异同俱有说,周程风月迥无边。

明珠欲得惟沧海,却恐求鱼向木缘。

(0)

閒居·其一

逐逐炊烟故不除,豗豗鸡犬伴閒居。

鼠肝虫臂劳天地,凤矫龙盘接里闾。

作粥每寻长白寺,闭门空著太玄书。

傍人莫笑扬雄宅,紫府清都是我庐。

(0)

盐城新秋即事

凉风吹人七月前,清秋爽气开新鲜。

狂雨既过乱藓湿,远山欲瘦孤云连。

黄叶萎庭自作舞,青虫吐丝相对悬。

稻花飞香海署静,何处老翁来醉眠。

(0)

崇福岩

若论太上高真福,黄阁如云不要开。

粗衣淡饭无他事,一岁看山一百回。

(0)

题紫筠居三绝·其二

新篁节未解,已作干云碧。

偶然三径开,错拟扬雄宅。

(0)

又代子求赋得春字

柳色吴阊处处春,徵君门馆独松筠。

别来綵笔堪谁健,书就玄经且未贫。

煮茗江风回石鼎,扫藤花雨映纶巾。

绿醽最是能娱客,可厌朝来问字频。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