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全文
唐 / 李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同云接野烟,飞雪暗长天。

拂树添梅色,过楼助粉妍。

光含班女扇,韵入楚王弦。

六出迎仙藻,千箱荅瑞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jìnyuànpéixìnglínwèitíngxuěyìngzhì
táng / qiáo

tóngyúnjiēyānfēixuěànchángtiān
shùtiānméiguòlóuzhùfěnyán

guānghánbānshànyùnchǔwángxián
liùchūyíngxiānzǎoqiānxiāngruìnián

翻译
乌云与田野的雾气相连,漫天飞舞的雪花遮蔽了天空。
飘落的雪花给梅树增添了色彩,穿过楼阁更显洁白之美。
光芒如同班婕妤的团扇,韵味融入了楚王的琴弦。
雪花六角迎接仙子的轻盈,满箱的瑞雪回应着吉祥的丰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雪景,通过精致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游禁苑时邂逅雪景的美好情境。"同云接野烟,飞雪暗长天"一句,以动人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个朦胧的世界,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迷离与神秘。

"拂树添梅色,过楼助粉妍"则是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摹,梅花在雪后的纯洁白色中显得更加突出,而雪花飘落在建筑物上,更增添了一份柔和与温婉。

接下来的"光含班女扇,韵入楚王弦"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描写,不仅是在描述声音,还融合了古代楚国的文化气息,使得整体情境更加深远。

最后两句"六出迎仙藻,千箱荅瑞年"则充满了吉祥与祝福之意。"六出"指的是诗中的六种美好景象,而"迎仙藻"则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祈愿;"千箱"象征着丰富的收获,"荅瑞年"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雪景、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不仅展现了作者敏锐的情感捕捉,更是对当下时光的一种美好珍视和未来的一种温馨祈愿。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
朝代:唐   字:巨山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生辰:644~713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猜你喜欢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四上元灯夕

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

惟兹全蜀区,民物繁它州。

春宵宝灯然,锦里香烟浮。

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

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

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

鼓吹匝地喧,月光斜汉流。

欢多无永漏,坐久凭高楼。

民心感上恩,释呗歌神猷。

齐音祝东北,帝寿长嵩邱。

(0)

霜柳

十分冬暖学春华,袅袅垂杨映日斜。

一色淡黄霜染就,看来祇欠带栖鸦。

(0)

惜黄花.九月七日定兴道中

涵秋寒渚。染霜丹树。尚依稀,是来时、梦中行路。

时节正思家,远道仍怀古。更对著、满城风雨。

黄花无数。碧云欲暮。美人兮,美人兮、未知何处。

独自卷帘栊,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

(0)

玲珑四犯.京口寄所思

阔甚吴天,顿放得、江南离绪多少。

一雨为秋,凉气小窗先到。

轻梦听彻风蒲,又散入、楚空清晓。

问世间、愁在何处,不离澹烟衰草。

簟纹独浸芙蓉影,想凄凄、欠郎偎抱。

即今卧得云衣冷,山月仍相照。

方悔翠袖,易分难聚,有玉香花笑。

待雁来、先寄新词归去,且教知道。

(0)

柳梢青.冬月海棠

笑菊欺梅。嫌蜂却蝶,压尽寒荄。

月下精神,醉时风韵,红透香腮。天工造化难猜。

甚怪我、愁眉未开。故遣名花,凌霜带露,先送春来。

(0)

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其一

梅兄随遇处,在水涯山巅。

或有近行路,不惹人爱怜。

俨如敬而远,惟恐迫我前。

或有近人居,不傍门户边。

仍多向贫家,不为华屋牵。

香不祈人闻,芳不取世妍。

似此性孤洁,秋毫绝萦缠。

彼有不知者,乃谓花莫先。

折之贮玉瓶,已是伤其天。

更大开苑囿,和根以之迁。

反指荣得地,带露泪自涟。

浸违山林意,岂其本性然。

和羹尚不愿,其馀安足言。

但愿复反本,同盟松竹坚。

西湖之孤山,犹嫌朝市喧。

上对玉辉山,下临珠媚渊。

外此唯雪月,往来许周旋。

三友共一笑,岁寒同百年。

虽与世落落,自分安其偏。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