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四上元灯夕》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四上元灯夕》全文
宋 / 田况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

惟兹全蜀区,民物繁它州。

春宵宝灯然,锦里香烟浮。

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

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

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

鼓吹匝地喧,月光斜汉流。

欢多无永漏,坐久凭高楼。

民心感上恩,释呗歌神猷。

齐音祝东北,帝寿长嵩邱。

(0)
注释
四方:各个方向, 整个世界。
全蜀区:整个蜀地。
民物:人民和物产。
锦里:成都的繁华街市。
华星:形容灯火灿烂如星。
齐音:众人同声。
帝寿:皇帝的寿命。
嵩邱:指嵩山,古代尊崇为长寿的象征。
翻译
我曾经遍览各地,发现人们都喜爱游玩。
唯有这整个蜀地,民生物产超过其他州。
春天夜晚,华灯璀璨,锦绣之地香气弥漫。
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直至千里边陲。
华丽的衣裳与锦绣车饰,香气四溢的马车疾驰而过。
人声鼎沸,犹如雷鸣,火树银花繁多。
鼓乐喧天,月光洒满大地,如同银河倒挂。
欢乐无尽,夜深仍倚高楼赏景。
百姓深受皇恩感动,诵经歌颂圣德。
众人齐声祝福,愿皇帝长寿如嵩山之高。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成都上元灯会景象的诗句,通过对节日活动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民的喜悦心情。开篇“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表明诗人习惯于四处观览,到处都能感受到旅途的快乐。紧接着“惟兹全蜀区,民物繁它州”则指出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是在偏远的小州,人民和物产也同样丰富繁盛。

诗中“春宵宝灯然,锦里香烟浮”描绘了夜晚的成都,宝石般的灯火映照着春夜的宁静,而花香在空气中弥漫,这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美好写照。接着的“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则形象地表达了节日期间,人们不远千里,甚至从边陲小镇都赶来参与这盛大的灯会。

通过对服饰的描写“衯裳合绣袂,轣辘驰香辀”,诗人勾勒出当时人们穿着华丽服装,享受节日欢乐的情景。紧接着,“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则形容了人群的喧哗声如同雷鸣,而灯火、花灯交织成星辰般的美丽景致。

“鼓吹匝地喧,月光斜汉流”描绘的是夜晚的音乐与欢声一片,配合着柔和的月光,使整个节日氛围更加热闹非凡。诗人在“欢多无永漏,坐久凭高楼”中表达了对这份欢乐时光的珍惜,以及希望这些美好时刻能够长久。

最后,“民心感上恩,释呗歌神猷。齐音祝东北,帝寿长嵩邱”则是诗人表达人民对于皇上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皇帝健康长寿的祝愿,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对成都上元灯会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人民的快乐生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作者介绍

田况
朝代:宋

(1005—1063)信都人,徙居开封,字元均。仁宗天圣间进士。再举贤良方正科。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言治边十四事。历右正言、知制诰。保州之役,以知成德军督诸将攻,坑杀降卒数百人。累官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谥宣简。有《儒林公议》。
猜你喜欢

一萼红.墙角小梅,未春忽放,因忆东园万树摧残可怜,哀吟成调,歌竟凄然

短墙阴。怪东风未到,春色已深深。

压雪檐低,垂萝径窄,红萼开倩谁簪。

漫惆怅、天寒袖薄,唤玉笛、吹怨入空林。

烽火连江,河山满眼,那处登临。

回首东园旧路,剩几分流水,几树寒岑。

冷雨宫垣,斜阳乔木,还听笳鼓沈沈。

待销尽、华鬘小劫,洗冰泪、招客说伤心。

只怕南枝开遍,没个人寻。

(0)

望江怨.题北楼春饯图

东风笛,惜别残红旧衫湿。

登高怀故国,画帘飞絮烟江夕。

空尊泣,不见笛中人,断云和梦觅。

(0)

一萼红.光绪壬辰人日,用石帚淳熙丙午人日词韵,题其西湖遗象

石湖阴。想梅边堕翠,曾上小红簪。

经醉残山,伤春旧月,无奈风过箫沉。

漫回首、垂虹载雪,唤梦醒、空有绕枝禽。

笠泽烟寒,玉峰雪暗,悽绝重临。

宾主百年无几,问浮湘入沔,去住何心。

南渡风流,东州雅旧,遗事休更追寻。

算歌曲、江湖送老,抵当时、锅里几销金。

待访城西马塍,只见花深。

(0)

英德江上

腊月炎州霜霰稀,清江白日燕交飞。

四千馀里金陵路,何日征人度岭归。

(0)

题唐子华小景

松落落以双峙,云翩翩而独还。

望佳人其既远,见隔水之青山。

(0)

将归南平发舟喜赋

梅演山前闻雁来,珠湖渡口放船回。

晚云出岭作疏雨,秋水满江生绿苔。

故里风烟频入梦,中年世事独兴哀。

飘摇莫恋诗千首,断送深凭酒一杯。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