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怀十首·其四》
《秋怀十首·其四》全文
宋 / 朱松   形式: 古风

月林疏愈明,露草净可拭。

飞飞萤递照,轧轧虫自织。

移灯检书读,千载如经夕。

微言契夙心,妙解失陈迹。

文章事雕琢,回视真儿剧。

世无扬子云,此理谁见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静谧而清新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

首句“月林疏愈明”,描绘了月光透过稀疏的树林,使得夜晚更加明亮的情景。接着,“露草净可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纯净与宁静,仿佛连露水都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可以轻轻擦拭。

“飞飞萤递照,轧轧虫自织”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萤火虫的闪烁与昆虫的低鸣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生机的夜晚氛围。萤火虫的光芒如同点点星辉,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而昆虫的低吟,则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声音,它们的活动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命的活力。

“移灯检书读,千载如经夕”则展示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借着移动的灯光,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仿佛穿越了千年,与古人对话,享受着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这种体验超越了时间的限制,让诗人与历史、与先贤建立了深刻的联系。

“微言契夙心,妙解失陈迹”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作品中微妙含义的深刻理解,这些理解往往触及内心深处,超越了表面的文字,揭示了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诗人也反思了传统文学的陈旧观念,强调了创新与个人见解的重要性。

“文章事雕琢,回视真儿剧”则反映了诗人对文学创作过程的思考。他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精心雕琢,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和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创作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更为复杂和重要。

最后,“世无扬子云,此理谁见直”以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为例,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缺乏像扬雄这样深邃思想的文学家的感慨。诗人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学家,那么许多关于文学创作和人生哲理的真理可能就难以被发现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的美丽景色,还深入探讨了文学创作的真谛以及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洞察和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朱松

朱松
朝代:宋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祖籍徐州府萧县人,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猜你喜欢

诸公次韵予复次韵二首·其二

梅花过后杏花前,嫩蕊装成一盖圆。

恼乱春风为渠了,幽香破睡有明年。

(0)

婆饼焦

梦破一声婆饼焦,吴音未稳带春娇。

不禁风力遥飞去,却引馀音过别条。

(0)

送牛守赴藤州二首·其一

五马南中去,脩途一月宽。

暮年忧国切,今日爱民难。

志大人无小,政平人自安。

端能扫蛮瘴,莫作偶然看。

(0)

和王弱翁七首·其一

不作画梁燕,定非幽谷莺。

此心无著物,万事莫留名。

(0)

寿张京尹十首·其一

岷山斗险介巴江,天地精神此晦藏。

已发峨眉清一段,公家父子又相望。

(0)

大涤洞天留题·其一

潦水才平岸,新篁尽出林。

远山云黛锁,弱草烧痕侵。

覆载乾坤大,桑麻雨露深。

干戈犹未已,袖手且常吟。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