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岩雪未消。
老步只宜平地去,岂知今日又登高。
心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岩雪未消。
老步只宜平地去,岂知今日又登高。
这首宋代可观所作的《九日》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苍凉与外界环境的严酷,展现了诗人面对岁月流转、人生迟暮的感慨。
首句“心中一寸灰已冷”,诗人以“灰”比喻心中的情感或理想,暗示这些曾经炽热的情感或追求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冷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里的“一寸灰”既形象又抽象,既指具体的心中情感的微小部分,也象征着整个人生追求的缩影,通过“已冷”二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次句“头上千岩雪未消”,将自然界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映衬。千岩之上,积雪未融,不仅描绘出秋末冬初的寒冷景象,也暗喻着诗人年华已逝,岁月无情。这里“千岩雪”既是实写自然景观,也是象征性的表达,寓意着诗人经历过的种种艰难困苦,以及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后两句“老步只宜平地去,岂知今日又登高”,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自知年老体衰,只适合在平坦的路上行走,却意外地“又登高”,这不仅是对身体状况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诗人或许是在感叹,即使知道自己体力不支,仍然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挑战,不得不攀登人生的高峰。这一转折,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内心情感与外部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人生迟暮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深沉的情感。
庄叟戏作齐物论,彭夭殇寿滋疑问。
由来有质难久存,修短畴能分尺寸。
世俗纷纷重引年,寿母先传鲁颂篇。
舞綵介眉争继起,驻颜孰是大罗仙。
吾谓阴阳同一理,山丘华屋难异视。
事亡如存孝子心,岂必古来真无死。
张君五云今达者,手捧桃觞称庆下。
祝哽祝噎似生前,一曲南陔春无价。
忆昔封翁弃养时,簉室霜寒鬓未丝。
画荻自传义方教,文苑循吏有初基。
自古艳传三不朽,没世无称圣所丑。
死而犹有不死存,便是人间最上寿。
君不见孟母三迁子学成,千秋庙享尚馀荣。
恒河沙数巾帼在,身后谁复识姓名。
昔我来南方,采药与君遇。
仙核堕寒芜,水花明远渚。
云空参语外,露下离立处。
别来荒烟中,五阅寒与暑。
寒暑岂异初,肌发不如故。
闻处人道变,未得世病愈。
驱车望东白,此情那可溯。
倘及乘青蜺,为君拂尘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