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何人识爱莲,白莲风味更堪怜。
千年高士陶彭泽,曾向庐山结社缘。
举世何人识爱莲,白莲风味更堪怜。
千年高士陶彭泽,曾向庐山结社缘。
此诗《咏白莲七首(其六)》由明代诗人李坚(贞夫)所作,通过对白莲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首句“举世何人识爱莲”,开篇便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芸芸众生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欣赏并喜爱莲花的美?这里的“爱莲”不仅指莲花本身,更是象征着一种高雅、纯洁的生活态度和人格追求。
次句“白莲风味更堪怜”,进一步点明了诗人对白莲的独特情感。白莲以其纯净无瑕的色泽和清雅脱俗的气质,让人心生怜爱。这里的“风味”不仅仅指的是白莲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其内在精神品质的深刻感悟。
后两句“千年高士陶彭泽,曾向庐山结社缘”,将目光转向历史,以陶渊明(字彭泽)为例,这位被后世尊为“隐逸诗人之宗”的人物,曾与友人在庐山结社,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超脱。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古代高士追求理想生活状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或当代人能够在纷扰尘世中寻得一片净土,保持内心纯净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借物抒情,既展现了白莲的外在之美,也揭示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日上罘罳晓殿深,湛恩稠叠驾亲临。
对衣红濯天机锦,束带黄分内帑金。
久幸清班容宦履,渐惭华发点朝簪。
经生职分寻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辞家已三日,夜泊苍山矶。
遥看月仰瓦,星斗何依稀。
玄云忽四合,黯尔灯无辉。
孤眠觉有异,起坐披裳衣。
长风挟雷电,雨若天瓢挥。
万响凛不测,势恐孤篷飞。
船头屡低昂,知是江波肥。
移床避罅漏,客心转凄危。
古云行路难,此语良不非。
悄然百忧集,君父难两违。
裁诗记所遭,胡宁不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