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梁绕修蛇,怪石劈鬼斧。
人声出天脊,马足洞山腑。
直下皆悬厓,决决暗泉吐。
千年閟顽阴,有眼孰敢俯。
路穷见斜径,峰转得小聚。
户稀常断炊,烟淡不成缕。
荒祠两三间,白日惨墙土。
败佛无全身,貌与树争古。
残魂吊天骄,畏路避渴虎。
凄唱山雀吟,前峰仍午午。
飞梁绕修蛇,怪石劈鬼斧。
人声出天脊,马足洞山腑。
直下皆悬厓,决决暗泉吐。
千年閟顽阴,有眼孰敢俯。
路穷见斜径,峰转得小聚。
户稀常断炊,烟淡不成缕。
荒祠两三间,白日惨墙土。
败佛无全身,貌与树争古。
残魂吊天骄,畏路避渴虎。
凄唱山雀吟,前峰仍午午。
这首诗描绘了枳儿岭险峻而荒凉的景象。首句“飞梁绕修蛇”以生动的比喻展现桥梁蜿蜒如长蛇,紧接着“怪石劈鬼斧”形容山石奇特,仿佛被神斧所劈。诗人通过“人声出天脊,马足洞山腑”描绘了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声音穿透天际,马蹄踏破山腹的寂静。
“直下皆悬厓,决决暗泉吐”进一步刻画了陡峭的崖壁和泉水从地底涌出的幽深场景。接下来的诗句“千年閟顽阴,有眼孰敢俯”暗示了长久以来的阴郁气氛,连眼睛都不敢轻易向下看。
“路穷见斜径,峰转得小聚”描述了在艰难的行程中发现的小径和山中小村落,生活条件艰苦,炊烟稀疏。“荒祠两三间,白日惨墙土”描绘了破败的祠堂,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荒凉。
“败佛无全身,貌与树争古”以残破的佛像与老树共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沧桑。最后,“残魂吊天骄,畏路避渴虎”和“凄唱山雀吟,前峰仍午午”则渲染出一种孤寂和危险的氛围,山雀的哀鸣与午后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彭兆荪的《枳儿岭》以其细致入微的描绘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展现了枳儿岭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气息,透露出一种荒凉而神秘的韵味。
灯下文章已倦看,欲凭诗苦洗辛酸。
世途忽起风波易,富贵不忘贫贱难。
桃坞路迷安石冢,桐川水落子陵滩。
卧闻屐响东廊静,催粥华鲸吼夜残。
雪车比毛车,弱水谁欲度。
飘然凌空去,中疑载青女。
□风为通衢,走毂不容驭。
大胜短辕犊,更烦长柄麈。
□□广寒宫,构基非下土。
天公亦薄相,镂冰以为柱。
傍□□银床,谁与挥玉斧。
仙妃倚之笑,疑是漆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