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唳,叶纷飞。砧杵声催露湿衣。
独坐空庭更漏永,一天明月散清辉。
新雁唳,叶纷飞。砧杵声催露湿衣。
独坐空庭更漏永,一天明月散清辉。
这首《捣练子·秋夜》描绘了一幅秋夜捣练图景,充满了浓厚的季节氛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先,“新雁唳,叶纷飞”两句,以雁鸣和落叶的动态景象开篇,营造出秋天特有的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新雁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迁徙的辛劳与对远方的向往;纷飞的落叶,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万物的更迭。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日图景。
接着,“砧杵声催露湿衣”一句,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意境。捣练子是古代妇女在秋季为冬季准备衣物时常用的一种工具,其敲击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催促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劳作的艰辛。同时,这声音又使得露水沾湿了衣物,既体现了劳动的辛苦,也增添了几分秋夜的湿润与凉意。
“独坐空庭更漏永,一天明月散清辉”则是全词情感的集中点。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庭院中,时间仿佛凝固,只有滴答的更漏声陪伴。此时,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洒下一片清冷的光辉,既照亮了四周,也映照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深沉。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思考。
综上所述,《捣练子·秋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季节特色与情感深度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殿上旧开医国口,闽中新出活人手。
亘野桑麻水旱馀,连村烟火兵戈后。
饥得以食寒得衣,召为之父杜为母。
公为民赋闵雨诗,民为公立遗爱碑。
古人祈天剪爪尔,今守祷佛燃臂谁。
充其不忍寖以大,德之难忘特其微。
东闽人怪去何遽,南徐人怪来何暮。
油然无心出岫云,去来迟速随所寓。
汉相无人不曰归,韦贤未老何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