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方思源尹丹阳》
《送方思源尹丹阳》全文
明 / 林俊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物色收来异,声名重不虚。

初程付淹速,大造有乘除。

辅邑征先耗,疲民税几舒。

悉心劳抚字,平野课耕锄。

旱剧苗如寄,渠成水可居。

村农储尽粟,公府食无鱼。

型冶还陶士,冠裳足起余。

化行驯雉外,刃利割鸡馀。

尤拔钧衡在,循良且大书。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俊所作的《送方思源尹丹阳》,通过描绘地方官员方思源治理丹阳的情景,展现了其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的卓越功绩。

首句“物色收来异,声名重不虚”点出方思源治理丹阳后,地方风貌与名声显著提升,非虚传之誉。接着“初程付淹速,大造有乘除”表明方思源在治理初期就展现出对地方发展的远见和策略,通过调整和优化,使地方呈现出新的面貌。

“辅邑征先耗,疲民税几舒”描述方思源减轻赋税负担,缓解百姓生活压力,体现了他体恤民情、减轻民众负担的决心。“悉心劳抚字,平野课耕锄”则进一步展现其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的执政风格,亲自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旱剧苗如寄,渠成水可居”描绘了方思源在干旱时期,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村农储尽粟,公府食无鱼”说明粮食丰收,不仅满足了村民的需要,也使得官府物资充裕,不再依赖外购。

“型冶还陶士,冠裳足起余”赞扬方思源不仅在物质上改善了民众生活,还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建树,提升了地方的文化氛围。“化行驯雉外,刃利割鸡馀”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方思源的教化之功,使得地方风气淳朴,治安良好。

最后,“尤拔钧衡在,循良且大书”总结方思源的政绩,强调其在选拔人才、推行公正治理方面的贡献,以及其政绩将被历史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方思源治理丹阳的描述,展现了其作为地方官员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以及他对地方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深远影响。

作者介绍

林俊
朝代:明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猜你喜欢

邓端友临要阁五首·其五

甘苦元从舌上知,竹间风味与谁期。

万竿可斩从人说,一榻乘凉要自嬉。

(0)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其三

弄云微月淡回廊,十室连甍占上方。

谁道各无容足地,夜谈犹欲致时康。

(0)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四

人心有默契,晤语不在多。

一笑离凡情,万象皆含和。

孰是忘言人,听此无声歌。

有怀阅古堂,梦中时一过。

(0)

承遵道和又用前韵书怀

端的荆州得所依,羽翰终欲更南飞。

闽山万里长牵梦,蜀鸟千言只唤归。

当日朋侪俱草泽,而今儿女自轻肥。

白云南望三年客,长是尊前诵式微。

(0)

离紫溪驿

小风吹面雨廉纤,轻薄衣裳懒更添。

一线离情裁不断,暮云将过粤山尖。

(0)

灵岩七咏·其六铁袈裟

浅蹊针孔费掺掺,铁作袈裟信不凡。

大庾岭头提不起,岂知千古付灵岩。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