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苍苔古木阴,腰斤日日入幽岑。
几多城市炊烟处,荷担谁怜径路深。
踏破苍苔古木阴,腰斤日日入幽岑。
几多城市炊烟处,荷担谁怜径路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在深山老林中劳作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句“踏破苍苔古木阴”,生动地展现了樵夫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的情景。苍苔覆盖的地面,古木参天的树荫,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也暗示了樵夫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次句“腰斤日日入幽岑”,进一步说明了樵夫的工作日常。他每日都背着斧头深入幽静的山林,寻找合适的木材。这里不仅体现了樵夫的勤劳与坚韧,也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生存方式。
后两句“几多城市炊烟处,荷担谁怜径路深”,将视角从自然转向社会。诗人通过对比城市的炊烟与山林的幽径,表达了对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活的不同感受。城市中的炊烟象征着平凡而忙碌的生活,而山林的幽径则代表了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宁静与自由。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对比,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某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与城市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勤劳与坚韧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