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幽石古,青壁瀑湍鸣。
空翠侵衣湿,山花照眼明。
啼莺寒谷静,落絮晚风轻。
何处弥征盖,松门一慰情。
白云幽石古,青壁瀑湍鸣。
空翠侵衣湿,山花照眼明。
啼莺寒谷静,落絮晚风轻。
何处弥征盖,松门一慰情。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行进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白云幽石古,青壁瀑湍鸣”以“白云”、“幽石”、“古”、“青壁”、“瀑湍”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古老而幽静的山景图,白云飘渺,岩石深邃,瀑布激荡,声音清脆,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
接着,“空翠侵衣湿,山花照眼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清新与生机。空中的翠色仿佛渗透到衣物上,让人感受到山林的湿润与生机;山花在眼前绽放,色彩鲜明,照亮了视线,展现出大自然的绚丽与活力。
“啼莺寒谷静,落絮晚风轻”描绘了山谷中的静谧与和谐。黄莺的啼鸣在寂静的山谷中回响,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傍晚的微风轻拂,带走了白日的燥热,带来了凉爽与宁静。这两句通过动与静的对比,展现了山中独特的宁静之美。
最后,“何处弥征盖,松门一慰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内心的慰藉。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似乎所有的烦恼都被暂时遗忘,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安宁。诗人通过“松门”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山中的一处景致,也寄托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内心深处的宁静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黄河泻白浪,到海一万里。
榆关风土恶,夜来霜入水。
河源冻彻底,冰面平如砥。
边将好邀功,夜率鏖兵起。
马度疾于风,车驰不濡轨。
尽破匈奴营,别筑汉家垒。
扩土过阴山,穷荒为北鄙。
天威震朔漠,戎心畏廉李。
所以龙马驹,长贡明天子。
边夫苟非才,怨亦从兹始。
拙成可抵万金璧。
从古至今不偶合,如何二妙一时出。
仆也若调乌鹊鸣,敛翅甘受黄鹤擘。
自从手授大雅文,孺子低头拜黄石。
数韵未足写形容,先生响报何捷疾。
儿娇胜拾隋氏珠,母喜如捧毛生檄。
自怜生长通德乡,每沐达尊垂异识。
为题碑刻墨未乾,招入诗盟笔尤特。
前无宋艳与班香,奄有庾清兼鲍逸。
岁晚家食谁与娱,持此可慰风雨夕。
先生自取太劳谦,提奖孤寒美多溢。
大匠旁观自汗颜,伯乐一顾价增百。
琴堂闻亦有妙赓,迄遣奚奴为物色。
当官多是废言诗,敏手何曾妨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