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滕司谏知泾州》
《滕司谏知泾州》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天狼东南鸣,雨矢西北集。

覆载岂不容,缚虎宜在急。

诗书擢将帅,高枕付城邑。

权变非武臣,恩威在呼吸。

壮夫气已激,义士感成泣。

籍籍名四喧,萧萧发竞立。

行旂乱鹰集,已有边风入。

遥知谒明光,介胄但长揖。

(0)
鉴赏

这首诗《滕司谏知泾州》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天象的描绘,巧妙地隐喻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开篇“天狼东南鸣,雨矢西北集”以天象象征国家面临的危机,东南方向的天狼星预示着潜在的威胁,而西北方向的暴雨则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困难。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既富有诗意又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接着,“覆载岂不容,缚虎宜在急”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面对危机时应采取果断行动的重要性。覆载,即天地,这里比喻国家的广阔疆域;缚虎,则形象地表达了对潜在威胁的控制与应对。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蕴含了对当权者适时采取措施的期待。

“诗书擢将帅,高枕付城邑”则表达了通过教育与文化的力量培养军事人才,以及将国家的防御重任交付给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将领和守卫者的理念。这不仅是对滕司谏(即诗题中的主角)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领导下的地方安全寄予厚望的体现。

“权变非武臣,恩威在呼吸”揭示了治理国家时需要灵活多变的策略,并指出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军事才能,更需具备运用权力与恩惠的能力,以达到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的目的。这一观点强调了领导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如何平衡权力与情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壮夫气已激,义士感成泣”描绘了在国家面临危机时,英雄豪杰们激昂慷慨、义愤填膺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义士们因国家之难而感动落泪的同情与敬意。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既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籍籍名四喧,萧萧发竞立”则以热闹的场面和紧张的气氛,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参与,以及在危机面前共同奋斗的决心。这里的“籍籍”和“萧萧”分别形容了人群的喧闹和头发的竖立,生动地刻画了民众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精神风貌。

最后,“行旂乱鹰集,已有边风入”通过描述军旗在风中飘扬、如鹰般聚集的场景,预示着边境的紧张局势已经显现。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国家正面临着外部压力,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的挑战。

“遥知谒明光,介胄但长揖”则以滕司谏向皇帝进言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君主的忠诚。在拜见皇帝时,他身着铠甲,仅以长揖的方式表达敬意,既体现了对君主的尊重,也暗含了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综上所述,《滕司谏知泾州》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政治诗,更是对国家命运、民族精神和领导艺术的深刻反思。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宫词·其二十一

欲晓初闻长乐钟,一庭残月海棠红。

如何借得徐熙手,画作屏风立殿中。

(0)

效退之青青水中蒲·其三

双双水中凫,已往又回顾。

弋者窥未知,舟来避还去。

(0)

悲秋

岁事荒凉晚易悲,西风日夜弄寒威。

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颜随节换,空看落叶倚风飞。

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

(0)

李南夫罢举归隐

梦寐风仪近十年,尘埃无路睹云天。

清朝未得荣簪绂,黄卷何妨乐圣贤。

物外高情谁与共,人间佳句已争传。

欲知富贵终难动,一片丹心本寂然。

(0)

叔孙通

弟子从来学未纯,异时得失亦频频。

一官所买知多少,便议先生作圣人。

(0)

云安监劝学诗

云安古汤溪,□□□□滨。

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

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

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

溪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

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

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

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

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

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

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

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

既禀神灵姿,宁非贤圣伦。

安得鄙俚语,千载愚斯民。

斯民有幸氏,贵岂无足尊。

唐皇上柱国,伪蜀掌丝纶。

遗诰尚可考,苗裔亦诜诜。

后生宜可畏,况逢尧舜辰。

如何三百年,自弃甘煨尘。

前贤不知慕,俚语常书绅。

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

为言听我语,蜀氏初顽嚚。

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

英才出王马,继世扬子云。

词章霭当世,至今耀清芬。

自尔吾蜀士,文学多彬彬。

乃知汤溪上,未必无国珍。

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

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

亦非好辩者,示劝聊谆谆。

公侯宁有种,自致唯斯文。

蜀学乃孤陋,师友须隆亲。

又当听我言,既学须能勤。

不勤如不学,勤学始成身。

穷兮世巨儒,达兮国名臣。

唯恐学不至,学必无沈沦。

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

十室有忠信,见者希能遵。

会观集岁后,俊造来訚訚。

一成诗礼乡,举充观国宾。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