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泉旧与石门邻,涓滴尝来亦愈贫。
独怪山灵太轻薄,不分一杓故乡人。
贪泉旧与石门邻,涓滴尝来亦愈贫。
独怪山灵太轻薄,不分一杓故乡人。
这首诗名为《感秋(其三)》,是明代诗人何绛所作。通过“贪泉”这一典故,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
首句“贪泉旧与石门邻”,以“贪泉”比喻人生的欲望和诱惑,与“石门”相对,象征着坚定与纯洁。这里暗示了在面对诱惑时,人们往往难以自持,如同贪泉之水,容易让人沉沦。
次句“涓滴尝来亦愈贫”,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涓滴”与“贫”这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即使尝试了微小的诱惑,也会导致心灵的贫瘠,暗示了欲望与满足之间的无尽循环,最终只会让人更加空虚。
后两句“独怪山灵太轻薄,不分一杓故乡人”,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责怪自然界的“山灵”过于冷漠,不给“故乡人”以应有的关怀和帮助。这里的“故乡人”既可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泛指所有怀揣初心、渴望得到支持与理解的人。诗人通过这一设问,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温暖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贪泉”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探讨了人在面对诱惑时的内心挣扎与社会环境对其影响的深刻主题。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蕴含着对普遍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谁仿王郎子,庭前种修竹。
清阴生晓云,远意近幽谷。
岁久太昏翳,客来为湔沐。
掠地芟蒙茸,挥空除朴樕。
碧筱恶微琐,孤根赏幽独。
惟防高节伤,不厌冗材秃。
露枝借蝉附,风干贻凤宿。
筠消蝼蚁惊,影浅虻蚋哭。
减裁终瘦骨,潇洒自空腹。
初劳拣择手,终入穷淡目。
月浪细摇金,秋声寒戛玉。
差肩存挺直,乱眼憎拳曲。
洞然大夫心,卓尔高士躅。
春风雨零红,林木霜换绿。
长久此君操,正可起颓俗。
山阴牛羊侵,渭滨斤斧辱。
持君易金钱,伐尽犹不足。
是中主人贤,不作薪藁束。
鸟衔桃李堕高卑,陵谷逢春花作衣。
犹忆去年携小筥,上山独自采春薇。
涧流到海住家处,今我无家何更归。
修途老来倍酸苦,晚雨一丝愁一缕。
晓征春事太半无,未尽蜀天已秦语。
仰看鸿鹄向南飞,笑杀鸱鸢争腐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