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馀不路,遨游一问津。
村孤船作市,地绝水为邻。
菱藕官租足,鱼虾野馔新。
众山遥映带,相对碧嶙峋。
去去馀不路,遨游一问津。
村孤船作市,地绝水为邻。
菱藕官租足,鱼虾野馔新。
众山遥映带,相对碧嶙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菱湖时所见的乡村景象,充满了田园诗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去去馀不路”,诗人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描述了自己在无尽的旅途中前行的情景,暗示着旅途的漫长与孤独,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遨游一问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漫游四方,寻求知识与体验的精神风貌。这里的“问津”既指询问渡口,也暗含着探寻人生道路之意。
接下来的四句“村孤船作市,地绝水为邻。菱藕官租足,鱼虾野馔新”,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孤零零的小村庄,依靠着一条小船作为市场,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而“地绝水为邻”则强调了水乡的独特地理环境,水是这里居民生活的重要纽带。
“菱藕官租足,鱼虾野馔新”则通过具体的物产,反映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民的勤劳。菱藕和鱼虾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所需,还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与和谐。
最后两句“众山遥映带,相对碧嶙峋”,将视线从水乡转向远处的群山,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碧绿连绵的画面。群山与水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丽图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菱湖周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中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帝有虎臣司北门,虚弦坐落天骄魂。
百年不敢南牧马,草木尚有威名存。
平生忠义身许国,不以金玉遗子孙。
承平弓剑空在韣,惟有简编遗后昆。
不知所活几千人,一门何止十朱轮。
满床簪笏不足道,万石家风今复闻。
明窗小阁卧晏温,不读孙吴看典坟。
坐销杀气边风春,记取大冯小冯君。
先君昔论交,士为天下服。
同升顾周行,岁晚逢吏部。
俱怀丘明耻,共弃夫子恶。
君方汗血驹,早就凌云赋。
千里不难到,乃愿伯乐顾。
怀谒来中山,自许相如慕。
荆州一得见,意已轻万户。
我时望膺门,通达愧文举。
顾兹豪杰人,骥尾失早附。
蹉跎二十年,尘满并州路。
班荆话畴昔,堕泪发垂素。
中郎真有子,尽以功名付。
文章盖馀事,刚茹柔不吐。
聊从两油幕,谩借将军箸。
笑谈出羽檄,横槊纵奇句。
吾闻明天子,赫赫张治具。
网罗到岩穴,况子籍其誉。
镌功燕然山,行有千载遇。
岂宜山谷中,尚使骐骥骛。
请缓三径归,执笔太史柱。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宋·苏过】先君昔论交,士为天下服。同升顾周行,岁晚逢吏部。俱怀丘明耻,共弃夫子恶。君方汗血驹,早就凌云赋。千里不难到,乃愿伯乐顾。怀谒来中山,自许相如慕。荆州一得见,意已轻万户。我时望膺门,通达愧文举。顾兹豪杰人,骥尾失早附。蹉跎二十年,尘满并州路。班荆话畴昔,堕泪发垂素。中郎真有子,尽以功名付。文章盖馀事,刚茹柔不吐。聊从两油幕,谩借将军箸。笑谈出羽檄,横槊纵奇句。吾闻明天子,赫赫张治具。网罗到岩穴,况子籍其誉。镌功燕然山,行有千载遇。岂宜山谷中,尚使骐骥骛。请缓三径归,执笔太史柱。
https://shici.929r.com/shici/ZeBKW1I.html
飞流半山来,忽作长剑倚。
吾知有奇境,何畏虎尾履。
郎官初得名,山川虽信美。
谁能此岩居,暂寓非终止。
吾侪世外缘,壮心殊不已。
每讥怀与安,同是非夫耻。
忍饥啖藜藿,且博一笑喜。
更寻云外人,安得助薪水。
伶俜穿鸟道,窈窕下涧底。
路述烟草合,欲往不得跬。
登楼亡其梯,航海失一苇。
仰观二三子,脚下云埃起。
山灵若相戏,危石折屐齿。
忧我不再来,遗恨丘壑里。
借君谈天口,骇我未闻耳。
秋高山更奇,后会志益伟。
扪萝贵先登,噬脐无效此。
与君控扶摇,赤脚踏清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