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赠何柏友山中》
《答赠何柏友山中》全文
明 / 张家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踪迹同为一隐沦,思君落落少相亲。

鸟知好木终难择,剑有千金尚未贫。

松桧春林时独往,藤萝明月夜无人。

年来更有牢骚者,不钓滨江欲买邻。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山林间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诗中的“踪迹同为一隐沦”一句,点明了诗人与隐士之间的共鸣,强调了他们共同追求的隐逸生活。接下来,“思君落落少相亲”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交往的疏离感,表达了对真正知己的渴望。

“鸟知好木终难择,剑有千金尚未贫”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鸟选择栖息之地和剑的价值来象征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以及内心的贫富观。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平衡思考,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财富或地位,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富足。

“松桧春林时独往,藤萝明月夜无人”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山林之中,与自然界的松树、桧树、藤蔓、明月为伴的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与自由。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既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与净化。

最后,“年来更有牢骚者,不钓滨江欲买邻”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他认为,尽管生活中存在诸多不满与抱怨,但他更愿意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归宿,通过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张家珍
朝代:明

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海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猜你喜欢

寒鸦万点图二绝·其二

高树平柯满上林,夕阳未下昼阴阴。

谁从群啄争餐处,识得无穷返哺心。

(0)

司马相如·其三

临风一曲凤求凰,窗外时时腻粉香。

风定月明人去后,孤囊今夕又藤床。

(0)

重游周溪寺感旧

拂尘细看旧题名,风景依然百感生。

一径松萝惊白发,十年林莽愧青萍。

悠悠往事真成梦,寂寂空门此寄情。

却忆故人在京洛,湘帘低簇晓堂清。

(0)

戈宇清上舍便面

家住清江边,来往江上路。

扁舟惯风雨,清流爱情素。

种竹满江浒,大半裁渔具。

垂竿蛟龙长,横笛沧浪度。

平生济川心,付彼沙头鹭。

闻说东海上,昏昏气成雾。

留取丝纶手,终与鳌鲸遇。

朝出江头渔,暮出江头渔。

朝暮此中事,自有周王书。

(0)

次白岩山巾韵

古制新传手自裁,满头潇散看云来。

欹如孟老元宜菊,折似林宗不受埃。

凫履有情从此狎,鸥机惯见不相猜。

皤然洛社群公里,黑发高簪共草莱。

(0)

鸡鸣寺习静二首·其一

寺僻尘缘断,冬暄病骨强。

扶筇临仄径,挥麈得禅床。

近侍乘槎急,贤人问字忙。

我行无一事,吹笛向沧浪。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