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适郢都,日与冥山背。
重生与徇名,夙昔不相待。
藜羹采薇蕨,芰制兰为佩。
游乐天地间,安知一身外。
麒麟斗大荒,日食星见沬。
夷齐饿西山,咨嗟尔胡罪。
南辕适郢都,日与冥山背。
重生与徇名,夙昔不相待。
藜羹采薇蕨,芰制兰为佩。
游乐天地间,安知一身外。
麒麟斗大荒,日食星见沬。
夷齐饿西山,咨嗟尔胡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追求名声而忽视生命价值的旅人形象,通过对比古代圣贤的节操,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藜羹采薇蕨”、“芰制兰为佩”等,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句“南辕适郢都,日与冥山背”,以南辕北辙的典故起笔,暗示主人公的行动与目标相悖,如同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预示着他的选择可能带来悲剧性的结果。接着,“日与冥山背”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背离,冥山在这里象征着深沉的未知或困难,与郢都(楚国的都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主人公在追求名声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重重困难。
“重生与徇名,夙昔不相待”两句,直接揭示了主人公的价值观。他将生命的价值置于追求名声之下,忽视了时间的宝贵,表现出一种短视和急功近利的态度。这种行为与古代圣贤如伯夷、叔齐(夷齐)的高尚节操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藜羹采薇蕨,芰制兰为佩”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藜羹是粗陋的食物,薇蕨是野菜,这些都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简朴甚至艰苦;而芰制(菱角制成的衣服)和兰为佩(佩戴兰花),则象征着他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志趣和精神追求。
“游乐天地间,安知一身外”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广阔天地间自由游历,却未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他沉迷于外界的物质享受和名声追求,忽略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培养和提升。
最后,“麒麟斗大荒,日食星见沬。夷齐饿西山,咨嗟尔胡罪”四句,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对比,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麒麟在大荒中挣扎,象征着主人公在追求名声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和痛苦;日食星见沬则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夷齐饿死西山的故事,则是对主人公行为的直接批评,指出他为了名声而放弃道德和生命的代价是巨大的,值得世人反思和谴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追求名声而忽视生命价值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同时也借古代圣贤的高尚节操,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不应忘记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霜绡数幅八月天,綵龙引凤堂堂然。
小载萧仙穆公女,随仙上归玉京去。
仙路迢遥烟几重,女衣清净云三素。
胡髯毵珊云髻光,翠蕤皎洁琼华凉。
露痕烟迹渍红貌,疑别秦宫初断肠。
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晓烟望。
促促生有涯,营营意无限。
无限意未申,有涯生已晚。
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
老如影随人,时若车下坂。
行者归期尽,居人心更远。
凉风日萧条,亲戚长在眼。
多忧知无奈,圣贤莫能免。
客鸟投本枝,生生复深浅。
惊鸿一断行,天远会无因。
无因忽相会,感叹若有神。
我乡路三千,百里一主人。
一宿独何恋,何况旧乡邻。
牢落岁华晏,相怜客中贫。
迎霜君衣煖,与我同一身。
谁在天日下,此生能不勤。
青萍寄流水,安得长相亲。
明发更远道,山河重苦辛。